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美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兰亭书童 2014-05-30 书坛快报 评论

  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它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西都无关。

  ——罗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却面临着另一场战争——国内革命战争,艺术并没有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术教育乃至艺术创作都从属于国家的需要。在最初的10年里,学院的教育,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全国正规艺术学校的典范——深受苏联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的艺术开始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整个欧洲都希望尽快摆脱战争留下的阴影。许多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被邀请到各地举办展览,这也意味着文化艺术即将复苏。曾经的现代艺术中心巴黎在战争中险些被纳粹份子摧毁,美国则正在崛起,纽约与巴黎之间展开了艺术之都的争夺。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西方艺术领域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美国的艺术日趋活跃,并影响着整个西方世界,纽约逐渐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最早的抽象绘画由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创作于1910~1911年间,名为《即兴》,包括后来的“构图”系列、“抒情”系列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断探索不同色彩与特定情感之间的关系,并坚信绘画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即抽象性。他认为绘画也应当如音乐,并非要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凭借基本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感情。其“构成”系列就是在听了一场交响音乐会之后,将听觉感受视觉化的作品。在创作实践的同时,康定斯基还有不少理论方面的著作发表,如1911年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以及1938年的论文《论具体艺术》。

  康定斯基于1933年定居法国,当时法国的抽象艺术所呈现的两种面貌有融合之势,一种是受立体主义影响发展而来的;一种是产生于俄国、荷兰、德国和瑞士的构成主义、新造型主义、表现主义和达达主义等流派在巴黎的汇聚。这两股力量以巴黎为中心,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抽象艺术洪流。上世纪30年代初,在巴黎抽象艺术的活动、展览、出版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随着局势日趋紧张,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抽象艺术的发展。许多艺术家选择了离开巴黎前往美国,在战争年代,不少画家相继去世,其中就包括1944年相继谢世的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和康定斯基。

  战后抽象表现主义在纽约迎来了新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抽象表现主义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充满张力,强调力量与动感的激情创作;另一种是更为纯粹的抽象,简单、安静。前者的代表有为人熟知的波洛克(J.Jackson Pollock),后者则以罗斯科(Mark Rothko)为代表。从几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见战后这股极具影响力的艺术潮流,这些作品至今在拍场上依旧拥有一席之地。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锋人物,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美术的他后来转去哲学专业,并在哈佛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以至于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其作品相较于其他抽象艺术家的创作更理性,哲学是理解马瑟韦尔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创作,他还因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理论著作而闻名。

Tags:美国   崛起   当代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