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屈原研究专家释疑围绕屈原的几个争议

兰亭书童 2014-06-02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网长沙5月31日专电(记者明星)又到了每年一度纪念屈原,吃粽子的端午节。但历史上究竟有无屈原?他爱国吗?这些看上去貌似无需解答的问题,在中国学术界却是长期以来的公案。

    湖南大学教授郭建勋日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释疑。郭建勋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他说,围绕屈原是否有其人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

    据介绍,一些学者怀疑《史记》中关于屈原的记载,认为屈原25篇也非屈原所作。学者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发表《读楚辞》一文,认为“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是后人根据需要而塑造出的“传说”式的人物,这就像古希腊名著《荷马史诗》一样,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处理这类作品的主要方式。

    郭建勋说,胡适之后,又有不少学者并以论文、专著等形式,系统全面地否认《史记》的记载。甚至连前苏联和日本的数位汉学家都加入到这一论争之中,认为“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屈原其人”。

    郭建勋称,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怀疑屈原的真实性,关键在于在目前可见到的先秦所有文献中,确实没有关于屈原的任何记载,这位楚国“三闾大夫”竟然在先秦史籍中完全没有留下痕迹,是不正常的。

    在场听讲座的市民表示,完全无法相信千百年来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传统,居然有人证明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郭建勋认为,要否定屈原的存在,首先要推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真实性。这是“倒屈派”一直没有做到的。先秦史籍中确实没有关于屈原的任何记载。但是,其一,屈原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对楚王的行为进行直接严厉的批评,必然不容于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所以楚国典籍故意不记载;其二,有关文献遭秦火散佚,故而不传;其三,从《史记》到《报任安书》等后期史料形成的“屈原证据链”是难以否认的。

    至于有学者认为“屈原只是忠君不是爱国”和“先秦时期并不存在中国与外国的对立与区别”。郭建勋教授认为,先秦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不存在“热爱祖国”的观念,先秦文献都论述过“忠君”,却没有“爱国”,而现在把屈原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连,是一种“接受学”上的意识积淀。“屈原精神中确实存在着爱国主义的胚胎,那便是特别浓烈而执着的故国乡土之情。”

Tags:屈原   几个   释疑   争议   围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