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张桂枝国画山水的“北势南韵”

兰亭书童 2014-06-09 书坛快报 评论

张桂枝国画山水的“北势南韵”

  作者/苏清杰

  读张桂枝的国画山水,常常有种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毕现之感。那种清气婉约的雅美之韵,那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之趣,特别是那少有的画外有画、声外有声、韵外有韵的艺术之境,都仿佛令人沉浸在袅袅的梵音之中,给人以少有的淡泊,少有的宁静,少有的清新。可以说,他的国画山水无论是近视还是远看,都充满着笔墨的神奇,意韵的灵动,都散发着传统国画山水少有的雅致,少有的精致,少有的别致,少有的美感。那是国画山水中真正意义上的 “风、雅、颂”。

  有评论家说,张桂枝的国画山水,之所以奇妙无比,之所以美轮美奂,那是张桂枝用北方的线条,南方的墨韵,来描绘他心中的山,他心中的水。正因如此,他笔下的国画山水,既有北国大山的巍峨苍茫、雄浑博大,又有南国山水的空蒙奇幻,清秀飘逸。正所谓“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妙就妙在张桂枝的国画山水真正意义上的北势和南韵。

张桂枝国画山水的“北势南韵”

  自唐朝始,中国山水画就有南派、北派之分。甚至有“北孔南老”之说。有学者认为,北派画风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多,而南派画风则更多地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北派的创始人是以唐代画家李思训为代表,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而南派则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濛濛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而不用色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张桂枝国画山水的“北势南韵”

  但在张桂枝看来,传统国画致所以有南北派之分,那多半与画家当年生活的半径有关,尽管历代学者都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过去,一个画家要“行万里路”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正因画家这种特殊的地域局限,画家笔下的那山那水,若是不分南北,无疑是方向上的迷失。而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早已算不上新闻,倘是再去一味格守南派北派,那是中国画的倒退。

Tags:桂枝   国画   山水   北势南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