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郭线庐:开创中国设计教育领域的“郭式方法论”

兰亭书童 2014-06-10 热点透析 评论

    

    郭线庐先生是著名设计艺术家、著名花鸟画家、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是中国设计教育界领军人物。在设计学和美术学领域创建了独特而又极具创新的“郭式方法论”,即将两者极其智慧的进行了创新、融合与运用,创建成一套独特的教学创新体系和实践理念。尤其是将中国画的精髓和意境融合,形成新的设计语汇和元素,把设计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郭线庐先生引领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走在全国前沿,不仅有效管理了西安美院,使得美院在新时代人才辈出,他自己的艺术造诣也进入到了新的一个艺术境界,无论是在他专注了二十余年的获奖无数的设计领域,还是在事业巅峰时候,毅然转向的花鸟画领域,他用他的行动启迪了每一位对艺术充满梦想的人。

      郭线庐先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美学之路,集设计、绘画、书法于一体。他强调,“设计艺术永远是一个研发与创新的活动,要取得成就,其核心就是要创新,就是要敢为人先,就是要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样,设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才有意义“。

      “中国未来的设计学,必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学科,我们要用‘设计’引领未来。”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线庐认为。

      郭线庐给人的感觉犹如他的水墨画一样,从容淡定,意蕴悠长。这位在美术学和设计学上都有很深造诣的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是不折不扣的“西安美院人”,曾毕业于这所高校,后又在这里执教,如今,他不仅有效地管理着西安美术学院,引领着该院的设计专业走在全国前沿,自己的艺术创作也不断推陈出新,更上层楼。

      2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郭线庐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工作期间,他以自己出色的学术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诸多人的认可。二十余年来,他多次受到嘉奖,获得多项荣誉,如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等荣誉。其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

      2013年4月27日,郭线庐被陕西省委任命为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当即表示,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西安美术学院辉煌的历史,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勇于创新,进一步提升该学院的办学水平,补充和完善学科结构,创新适应于新时代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提升该院的学术教学水平和在全国同类美术院校中的影响力及学术高度。

      此后,他带领着这所有着深厚传统的老美院,走上了一条崭新的改革之路。在这条充满坎坷和挑战的改革之路上,他几乎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设计师保持一种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角色

      艺术创作无论对个人还是院校来说,都是生存之本,而科研,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存空间拓展,为此,郭线庐不仅注重美院的艺术创作,也注重对科研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在科研和创作上,他主张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认为,西安美术学院作为陕西文化建设与艺术实践的中坚力量,首先要紧跟文化强国战略的步法,在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坚持此方针,有助于培养一支优秀的多元化教师队伍,提升学院的科研和创作水平。为此,培养一批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一代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他的工作目标之一。其次,不断调整和完善学院的学科发展方向,有助于美院教育紧随时代的发展。第三,他着眼于未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学科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设计艺术学。

      郭线庐认为,“设计师如果停留在模仿别人或者跟着某种已成的意念走,将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现在需要的是每位设计师保持一种主动的地位,作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角色,应该用自己原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诉求,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

 

      “郭式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社会平台上放出“光芒”

      近年来,国家分别调整和出台的两个政策给设计艺术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郭线庐认为,不仅要重视和保持该院的美术学中国画和油画方向在全国同类艺术类高校中的优势地位,还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整个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设计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升格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使设计艺术学上升为一级学科。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的扶持力度,这给高校培养相应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可贵的机会。”

      在该学科课程设置方面,他主张在设置主修课的同时,也应增设一些内容合理、丰富的辅修课,使得在西安美术学院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同时,还能学到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经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素养,发展后劲十足,一旦步入社会,遇有适合的‘平台’作支撑,他们很容易放出‘光芒’。”郭线庐说。

      郭线庐把在多年的设计教育研究一线,和自己另一个专长相结合,即中国画的精髓和意境融合到了设计领域,让两者产生了“化学反应”,也让设计学与美学极为创造性的融合在一起,获得设计的另一个”原创生命力”。他认为,”设计艺术永远是一个研发与创新的活动,从我自己的工作与实践中深深感悟到,要想获得一些成果,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创新,就是要敢为人先,就是要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样,设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才有意义”。

      郭线庐对待中国绘画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坚守传承、勇于创新”的理念。“笔墨是一种形式、虽然不能说以形式为形式,但终归是中国画的支架。我想用水墨这种最纯真的语言,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而不加任何外部修饰。同时在传统的中国画中,适当地运用光的原理,透视、疏密、色调的控制等西万技法,我会在这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他把在中国绘画实践中的体悟和思考转化为设计教学与活动创新的融合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实践体系。

      郭线庐认为,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是底蕴,现代文化的发展是方向,传统将不断被赋予新鲜的血液和元素,并成为学生灵感的鲜活源泉。设计教育应该秉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设计人才。传统不是包袱。对于悠久传统文化与文明,我从不回避,相反,我内心充满了崇敬与肯定。但继承传统不能照搬它表面的东西,我所追求和坚持准则是: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借用传统文化形态的表象。

 

 
郭线庐作品:春晓
 

 
郭线庐作品
 

 
郭线庐作品

Tags:方法论   中国   开创   领域   设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