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对王朴仁教授对《功甫帖》研究的若干质疑

兰亭书童 2014-07-04 书坛快报 评论

  今日下午,看到王南屏之子王朴仁教授发表的《<功甫帖>的一些科学辨证问题》,满篇说教,满口科学,阅读下来,头痛不已。好容易看到他对具体知识点的解释,顿感此文是一篇以“科学辩证”为幌子,对原始资料篡改并曲解,混淆是非的“伪学术”文章。

  一提到王南屏,大家马上会想到他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宋刻本《王文公文集》和《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的光辉事迹,但其背后的交换条件却少为人知,其条件是要允许王家在上海的200件明清书画出境。这是1981年,王南屏向在正在香港讲学的谢稚柳提出的要求,而谢稚柳和王南屏又有亲戚关系。办理过相关手续,200件明清书画最终运往香港,流失海外。装箱发运前负责最后鉴审的,除了谢稚柳之外,还有两个我们熟悉的名字,钟银兰和单国霖。就是他们两位,率先挑起《功甫帖》事端。

  关于此次200件明清书画出境的事情,在当时就有文博系统的人士提出激烈的反对,认为“不值得”。以上往事全部转述自郑重先生《博物馆与收藏家》一书293页的对应章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回顾这段插曲,是要提醒大家,王家和上海博物馆的利益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古代书画出境的事情,上博是参与过的。

  鉴于王文臭长,本着言简意赅、不惹读者烦的原则,本文仅对王朴仁文章中篡改原始资料的明显部分做出说明:

  首先,我们从王文中这张印章图(图一)开始,王朴仁认为,“世家”和“义”字的大小对不上。原话是“连宋印三“义”字各取“羊”头直挂而下,显示拍品“义”字比宋印及直列“义”字纵横均超出20%,与“世家”半印不能对合:拍品“义”字第六、七横虽已损,仍可见“世”字上横稍低于第一横,在“家”字顶加黑横线只大约对到第六横,不可能如宋印对到第七横”。

图一王朴仁对“义阳世家”印章的示意图

图一王朴仁对“义阳世家”印章的示意图

Tags:质疑   若干   教授   研究   王朴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