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朱小胜:水田映山 落木铺石

兰亭书童 2014-07-14 书坛快报 评论

  ——朱小胜书法艺术赏析   

朱小胜:水田映山 落木铺石

  书法家朱小胜近照

  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浙江浦江,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有三十多名中国书协会员,朱君小胜便出生在这人杰地灵之一隅,他痴迷书法,自习书法,其书五体涉猎,隶行尤佳,能大能小,既古又新,有传统技法,亦有时代气息。前些日子,欣闻朱君被任命为浦江书协秘书长一职,更大的惊喜是2013年他连续5次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实乃可喜可贺。(图文整理:东方主流传媒黄一万)

  审视当代书法,大多学书者沉迷于“二王帖系”一路,对此细心探求,精确描摹,不敢越雷池半步,并乐此不彼。另一路便是以传统篆隶为源头的汉字笔法系统为基,入于斯,出于斯。朱君小胜便是后一路,一看他的入展作品便可知晓,笔者认为朱君小胜的书法作品大致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以汉《张迁碑》为基,结字造型原理、起承转合的方圆关系、线条的厚实粗重质感都是《张迁碑》隶书的显著特征,初看就像张迁碑的临本,但细细一看,里面却扎入了汉简笔意,偶尔还扎入一点二爨的意味,这个“扎”入可不是一般写字人的“杂”入,他的书作行云溪水,天衣无缝。其二:作品单字也比原碑本身大了好几倍,一副完整作品的正文就那么几个大字,这样的擘窠大字如滚石面路,水田映山,瀑布挂川,气势恢宏,适合现代的展厅效应。其三:弱化了张迁碑书法的实用性和美术装饰性,使艺术性进一步提升,在笔墨关系和章法构成上用自己的审美理念来重新“制造”。这就是他的睿智之处,一下子就进了五次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而他本人更是钟情于自己的小行书,笔者我亦如此,他的小行书如风行雨散、落木铺石、星星点点、字字珠玑、不事雕琢,一派天真杂烂漫,婀娜含刚健之气。既有传统笔法功夫,又有民间书体的结字造型,还有现代构成意识的章法构章,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总让人在意料之外,却又合于情理之中,这样的作品总让人玩而不腻,品而不及,如啜生普,如对迦叶。与恪守传统一路作比,传统是“儒”,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朱君一路便是”道”,不衫不履,东床坦腹。这里还可以用另一句我喜欢的语句:“不像不是技,太像不是艺”,“技”、“艺”的高下之别就不再赘述。

朱小胜:水田映山 落木铺石

  朱小胜书法作品

  在书法实用性已渐行渐远的今天,传统到底要继承什么,每个书法人都在思索,笔者认为,应该是中国书法“大文化”,以及这个大文化下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理念。东周孔子的“恶紫夺朱”、东晋的“东篱采菊”、唐代韩退之的“八代之衰”……他们都是传统。但传统的真正精华和那种纯粹现代人几乎无法深入进去,因为已经脱离了古时的生存土壤。时人公认当代书家古典气息逼近古人,但结果终究是一个“逼近”二字,更不用说在古典里获得超越和提升。那么如朱君小胜所为,倒不如去另辟蹊径。因为时光须臾,历史的千年也只是人类长河的一瞬,相对于明天,那我们今天也理所当然就是“传统”。所以,一代书画大师石涛便大声疾呼“笔墨当随时代”。

Tags:水田   朱小胜   落木铺石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