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午夜博物馆

兰亭书童 2014-07-21 书坛快报 评论

  从免费开放到现代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博物馆,人们还有更多的期待——它能不能延长开放时间?能不能更人性化?优惠观展的范围能不能再扩大一些?让每一个向往它的人都多一点时间、多一些机会去靠近它

  “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作为为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公益性教育机构,博物馆可谓是人们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之一。

  相信不少上班一族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去博物馆但是苦于没有时间,你下班了,博物馆也闭馆;而周末去的时候,却又人满为患,影响了观赏品质。“博物馆能延长开放时间就好了。”不少观众有这样的期待。

  博物馆是否应该延时开放?能不能延时开放?支持者反对者皆有。不管怎样,观众需要服务意识更强的博物馆。而博物馆也需要在积极服务大众的同时,找到与观众需求的契合点,实现共赢。

  试·水

  国内博物馆在夜场展览方面还处在初期试水阶段,能办得了夜场的博物馆凤毛麟角

  7月15日晚7点,北京自然博物馆迎来了2014年暑期博物馆夜场秀的首场观众。在暑期开展“博物馆之夜”,已成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项传统活动项目。首日2000人的夜场名额,早在数天前就已被抢订一空,而每天一场仅限150名观众参与的“光影秀”,更是在预约系统上线当天就告订罄。自2005年起举办至今,每年暑期的“博物馆之夜”,已成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品牌活动之一。

  北京自然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史英周介绍:近年来,馆内组织举办的“博物馆缤纷夜”、“博物馆寻宝夜”等系列活动,深受观众喜爱。今年,博物馆以“当科学遇上艺术”为主题,除了馆内常规展览之外,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观众可以在当下流行的沙画艺术中感受生命演化的魅力;在水影艺术中欣赏大自然的风采;通过巨幅LED屏幕前的互动表演领略四季景观的变换。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恐龙公园展厅,一位家长正把为孩子拍的照片传到网上。“平时上班没时间,现在能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走进自然,既能学习科普知识,又能拉近和孩子的感情,挺有意义。”

  2006年,一部名为《博物馆奇妙夜》的科幻电影风靡全球,影片的创造力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也激发了人们对夜间博物馆探索的无尽想象。

  “打着手电,或在烛光下,品味博物馆,这是一种完全迥异于白天观赏的感觉。黑暗改变了画的颜色,安静的气氛充满了神秘,让观众好像与展品更加亲密。”有过欣赏博物馆夜场的段先生这样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透露,为提高自身影响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区域性的博物馆就开始尝试联袂推出类似“博物馆之夜”的活动。经过多年摸索,许多博物馆已经形成常态化的夜场展览模式。

  比如,卢浮宫博物馆日常开放时间为9点至18点,而每周三、周五晚上会延迟到21点45分;大英博物馆每逢周五开放时间延长至夜间8点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则在每周五和周六延迟至夜间9点钟。对于夜场开放,许多博物馆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教授潘守永参观卢浮宫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欣赏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因为参观人群过多,只看了短短两秒钟,就被匆匆挤走。

  “如果能够开放夜场,对人数进行适当分流,会有更好的观赏体验。和白天的嘈杂完全不一样,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中,能够认识博物馆不同的美。”潘守永说。

  相比而言,国内博物馆在博物馆夜场展览方面还处在初期试水阶段。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微博]表示,国内博物馆延时开放主要体现在两种情况:一是如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这样重大的博物馆宣传日;第二是为了照顾更多观众的观赏要求,对馆内比较重要的展览增设夜场展览。

  2002年,上海博物馆曾因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而通宵开馆。72件中国美术史上的珍贵作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从日出到月升,馆内万人争睹《清明上河图》,让人慨叹恍若“文艺复兴”盛景再现。不过,这样的场景毕竟是凤毛麟角。

Tags:博物馆   午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