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一边是肘子一边是文化:吃食里的艺术

兰亭书童 2014-07-25 书坛快报 评论

《盛宴之一》 纸本设色 52cm×230cm 2012年

  《盛宴之一》 纸本设色 52cm×230cm 2012年

《平平淡淡才是真》 纸本设色 38cm×43cm 2014年

  《平平淡淡才是真》 纸本设色 38cm×43cm 2014年

《清爽图》 纸本设色 28cm×105cm 2006年

  《清爽图》 纸本设色 28cm×105cm 2006年

  电影《不见不散》里,葛优教一群外国“条子”学中国话:吃了么?没吃回家吃去吧。这情节放电影里一渲染成了幽你一默,其实搁平时都不算新鲜,想想咱平日访亲会友,不管是相谈甚欢依依惜别,还是话不投机气氛尴尬,临走不都得问一句:要不,一起吃个饭去?

  中国就是个“吃货”的民族。孔老夫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了吃饱也为了好味道而描述好味道是图像难以说明的。中国历来就把意境和象征当成一切文化的中心,历朝历代对饮食的描绘,其实跟吃食本身无甚关系,借物言志和寄托理想才是要紧事儿。

  当代艺术里,也有一个最能描绘吃文化的艺术家,他就是李津。从1995年开始,李津创作的“吃”系列全部以菜肴为主题,开始作画是在1998年。他认为,如果菜和人没有发生关系,那么单纯画菜果便没有意义,所以他的作品虽然名为“吃”,但是还是更加配合文化与传统。李津把自己的画定位为“家常主义”。与历代画家不同的是,李津是个喜欢热闹和丰盛的人,平时请朋友吃饭,每每点一大桌子菜,看在眼里就舒服。寥寥几笔以菜入画,齐白石已经画得很好,李津则从题材的多样性和数量上入手,而当他真正把菜肴铺满画纸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种表现力也绝非简单的一块肉、一杯酒所能替代的。当然,没有大鱼大肉的时候,便是一根青葱、两个萝卜或者几丛杂草,看似寡淡,却极富古意。李津想借此证明,在饮食男女的花红酒绿背后,也有远离凡尘的单纯追求。

Tags:肘子   吃食   艺术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