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有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是说周末的北京有两个地儿人气最旺,“一拨人在天安门广场仰着头看国旗,一拨人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低着头寻国宝”。而外国人到了北京城一定要做三件事:“爬长城,吃烤鸭,逛潘家园”。地处东三环南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真的有这么大份儿吗?
特色理由
海纳百川包罗万象
潘家园的货色其实林林总总,旧货一说实在相当勉强,仿古家具、字画古籍、玉石玛瑙、瓷器钱币;暗红色的旧梳妆匣子、青白色的观音罗汉、银晃晃的苗家饰品、挑花绣朵的彝族服饰、大红大绿的皮影行头;这边旧唱机泛着铜锈,那边就码着各式版本的“红宝书”……在这里,年代不详似是而非的旧货固然不少,锃明瓦亮的新货更是乌泱乌泱。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在这里大大方方地摆着,如果非要归纳出这些物件的共同性格,大概可以用稀奇古怪来概括。
买卖火爆亦假亦真
其实用市场管理人员的话讲,“现在潘家园卖的是工艺品,不是古董,东西在潘家园没有真假,只有新旧。”且不说现在出入潘家园的行家真正有几个,只看这市场内沸沸扬扬、摩肩接踵,一般人都会觉得兴致盎然,按捺不住脚步。真货的比例,看旧还是看新,恐怕都比不上那份蓬头垢面、沙里淘金的乐趣,而一般常来这里的市民,逛的成分也远大于淘,真正为那些字画瓷器是旧是仿、珍珠是不是涂了荧光粉、水晶洞是不是染了色着急上火的人不多。
旧货传奇造星工厂
潘家园的老故事,以一夜发迹、捡漏暴富、有一搭没一搭站地摊的老头老太太现在身家数百万的为主。据说曾有农民用马车拉货至此,有人对车轱辘感兴趣,要买回去装在酒吧墙上,于是这农民就把马车卖了。不出俩礼拜,各式马车在潘家园炙手可热。如今在香火冷清的佛像店门前,在一大堆绣花鞋、虎头枕中间,仍能发现簇新的马车轱辘,开价200元。
在二层小楼的“文革”遗物店,堆积如山的都是看似曾被送进废品收购站的货色:小人书、红袖标、“文革”信札,成摞的批判、总结、交代、揭发;用塑料膜包裹服帖的1971年的月历牌、“80后”们满月时肯定玩过的小鸡开壳;这边的海报是“无产阶级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阔步向前进”,那边是一大堆文件在“炮打司令部”。
如今,“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海报)一张开价400元,当然也不会有人指着那上面1毛2分的原价和摊主较真儿。
潘家园是张老照片,在回忆快要撒手的边缘把那些念想又抓了回来。如果没有潘家园,那些古旧的柴木家具当劈柴烧了也就烧了;那些1毛1斤进去的文件、信札、历史档案再也出不了废品回收站;而那些少数民族流传几代的手工礼服将永远消失在云贵的深山。
特色场景
9点三轮车位满员
由于一个礼拜只有周六周日是正式的地摊交易时间,所以多数日子潘家园偌大的中庭里没几个人影,青砖绿地悄无声息,像刚刚清过场的大观园。即使是固定的商铺也常只留下个小伙计看店,有的干脆锁门,窗上别个名片:“有事儿打手机”;而到了周末,上午9点潘家园门口的三轮车位就已然满员,每辆车都是后轮沾地、前轮高抬,一水儿斜搭着码好,完全是一副见缝插针的多米诺骨牌。待得你挤进场去,只见人头攒动,鼎沸处3000多个摊位珠串相连。遇上大风天,逛客们一面在人海中侧身而过,挤过中国人、外国人,绕过大背包、小拖车,一面自言自语地嘟囔:“这么大风还这么些人。”
特色人群
候鸟摊贩人数过半
潘家园的近万名商贩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近至天津、河北,远至西藏、新疆,包括汉、回、满、侗、维、鲜、苗、蒙、藏、土家等10余个民族。
专营新老刺绣、银饰、手镯的龙贵嫂来自贵州苗家,算是潘家园的新住户,只能从别人手中转租“非黄金时段”的摊位,一米见方不到的地摊,“周四周五一天25块,周六周日一天200块”。“男人在家里把手镯发过来,我在这儿卖,平时这里不让摆摊的时候就在街边卖。”像龙贵一家这样女人到北京打头阵,男人在家里种地、带孩子、收银器旧货的摊贩在潘家园比比皆是,大棚地摊就是他们在异乡落脚的第一站。
而倒腾水晶起家的王君好一家生活则要规律得多,周四早晨到了摆摊,周日晚上撤摊就走,这对来自东海的夫妻已经这样跑了整整8年,像这样“周末潘家园摆摊,平日里回家进货”的“候鸟”摊贩在潘家园占了一半还多。
历史溯源
风雨地摊到仿古城垣
潘家园旧货市场起源于1992年上半年,当地下岗居民在现址西南的马路牙子上摆摊,把家里的旧家具、旧电器拿出来卖。几个摊,几十个摊;自行车来,自行车去;面前一块破布,布上摆着破旧钟表、收音机,一站就是一天。
当时的潘家园地处荒凉,监管不严,红桥、天坛附近倒腾工艺品的商贩迅速迁移过来,两年下来有了几百个摊。
1995年,潘家园摊位逾千,街道办开始介入管理,引导摊贩腾开马路,退市进场,以“旧货市场”的宽泛概念罩住了“杂货”、“工艺品”、“古玩”等等。
1999年朝阳区投资2000万元改造潘家园,建起了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仿古城垣,实行店堂式经营。“城内”保留4个钢架大棚,周四周五零星集市,周六周日聚集地摊。
潘家园最具传奇色彩的“鬼市”现在依然保留,周六和周日都开,只是憧憧人影与捧着古董站街的传说已相去甚远。
目前潘家园市场年成交额约在4亿至6亿元,市场管理收入超过1000万元。
- 上一篇:三版人民币纸币价格不断走高
- 下一篇:收藏需要知识储备
猜你喜欢
- 2015-03-13 百件玉器精品亮相北京潘家园
- 2015-01-09 千件猛犸牙雕亮相潘家园
- 2014-11-21 潘家园第七届非遗手工艺品交易会即将开幕
- 2014-11-21 潘家园第七届非遗手工艺品交易会即将开幕
- 2014-08-18 连环画珍版套书亮相北京潘家园
- 2014-05-11 收藏级琥珀精品亮相北京潘家园
- 2014-05-11 收藏级琥珀精品亮相北京潘家园
- 2014-02-19 2013年潘家园春节交易会2月8日开幕
- 2010-10-02 百件玉器精品亮相北京潘家园
- 2007-12-07 "淘宝"潘家园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