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为辨真假闯画家大本营 个性展柜费尽心思

兰亭书童 2007-03-29 收藏资讯 评论
       作为南京的另一种“特产”,金陵派字画也是收藏者所热衷的,范家政就是它的忠实“粉丝”。在他20年的收藏史中,小“花絮”自然不少。比如说,“瞎猫撞上死老鼠”挖到了收藏的“第一桶金”;为鉴真伪,直接跑进了大画家的家中;还有自己“独家设计”的“流动展示柜”。

  范家政感慨地说,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是兴趣变了,和朋友之间一改以往的打麻将、玩牌、喝老酒,变成现在的喝茶、品画、聊天;就是女儿也在他的熏陶下喜欢上了书画。但不同的是,女儿喜欢西画,父女俩经常为此争执,女儿认为中式的画风太含蓄,范家政就会反驳西画没有味道,太过刻板。

  ■花絮一

  收藏“第一桶金”拿得容易

  为得到“第一桶金”,不少人费了很多劲,但范家政却是个幸运的人,稀里糊涂就得到了,回忆起来他真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错觉。这“第一桶金”说的就是尉天池的一幅《杜牧山行》的草书。


  1985年时,爱好书画的范家政跟着老师学习,老师们举办现场作画的活动,他就在一旁打个下手。当时来买书画的人还真不少,可都是买来给家中做装饰的,真正收藏的还不多,看着别人买,范家政也凑起热闹,一幅字画5元钱,他盘算了一下也不是很多,正好自己又缺一些字帖,于是一下子就向尉天池买了10幅。其中一张尉天池还在上面特别添加了范家政的名字。20年间,这些字画接连被范家政送给了朋友,唯有那张带有他名字的被保留下来。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现在尉天池的字画已经到一平方尺一万的价格了,诧异之余他感慨道,“字画就是‘挂在墙上升值的股票’,现在这张字画就是宝贝了,绝不随意赠送了”。

  ■花絮二

  为辨真伪,直闯画家宅

  有了“第一桶金”的良好开局,范家政对收藏抱很大兴趣,可他的运气似乎并没那么好。这不,就因为一幅卢生堂的《雪景图》,他栽了个大跟头。有意思的是,为了证明这幅画的真假,他还固执地直接敲开了卢生堂的家门,让他现场“验明真身”。


  范家政说,被卢生堂当场验出是赝品的时候,还真觉得面红耳赤,着实不好意思。事情的起由是一场拍卖会,当时有四五幅卢生堂的画,其中有一幅就是他最为拿手的《雪景图》。“其他的都是200元起拍,只有这幅是1000元起拍的,我想价钱高的肯定没问题。”而且范家政也知道卢生堂的《雪景画》最有价值,所以眼都不眨一下就花高价竞拍了回来。回去后当即就“献宝”给朋友看,好几个人看过后都面露难色,让他再多找几个人瞧瞧,好像不太对劲。


  范家政一着急,就托了几个朋友,找到了卢生堂的家,直接登门拜访,要求画家当场验明真伪,结果让范家政大失所望。


  这段经历虽然尴尬,但也让他吸取了不少教训,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收藏知识。

  ■花絮三

  为看藏品,巧设展示柜

  范家政现在的藏品大大小小已有300多件了,他的家不大,但到处都是字画,不仅墙上挂着,床底下藏着,就连衣柜一打开里面放的也是一幅幅卷好的字画。他神秘地说自己还有一个“流动展柜”。记者在他家中左右转了一圈,都没有发现奥妙所在,范家政指着墙上一幅范扬的《观世音菩萨图》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得意所在。


  原来内藏玄机,精致的镜框里面展示着藏品,表面只是一张画,其实镜框后面层层叠放着几十张藏品。“哪一天心血来潮想起来哪幅画,第二天就把它换出来看上几天。”像这张范扬的画就是这样,也是自己最为喜欢的,当时他为了收集这张画,甚至在大年三十夜,跑出去“蹲点”4个小时才得到。他家中墙上挂着的镜框也是这样“特别设计”的,他还笑说要是哪天晚上做梦想到了某幅画,第二天一起床就一定会忙着“大变身”。

Tags:展柜   费尽   大本营   画家   真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