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第一只箫是他19岁参加抗战时从家里带来的。不管当时形势多么紧张,他始终背着那只箫,形影不离。行军间隙,或工作之余,他总不忘吹上几曲聊作调剂,只可惜那只伴他十余年的箫竟丢失在南下大别山的路上。
第二只箫是解放后在北京工作时朋友特意给他做的,是铜箫,很沉,我很喜欢。父亲刚把它拿回家,我便向邻居要了两个玉佩,用彩色丝条很用心地打结穿在箫上。我用它学会了最初的曲子,吹出了简单生涩的旋律。它在我家留存的时间最长,大约有二十几年光景。直至我下乡在外地漂泊了十余年回到北京,才发现铜箫不见了。母亲说,我下乡后父亲很是失落,便忍痛把铜箫还给了原主。
自我回北京后,父亲才又买了这第三只箫。一只极普通的竹箫,比那铜箫轻得多,音色也远没有那样深沉婉转,但它陪伴父亲度过了他的晚年,直到去世。
父亲最喜欢吹 “苏武牧羊”。这支曲子常萦绕在夜色中父亲与箫的剪影旁,如泣如诉,呜咽而倔强。他吹箫时常微眯了眼,上身轻摇,如醉如痴,仿佛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曲子的意境里。那时我们便坐在床上静静地听,目光不自觉地落在窗外高悬九天的明月上,似要在其中寻出冰天雪地中苏武孤单而不屈的影子。
父亲常在心情沉郁时吹箫,吹箫甚至成了他宣泄情绪的方式。“文革”中他挨了斗,饭后便拿起箫独坐在窗前,一直吹到月亮西沉。那时他依然吹“苏武牧羊”的曲子,我想他是否从苏武的际遇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听母亲说,我下乡的当天晚上,父亲饭后便在窗前吹箫直至深夜。他是否吹过“苏武牧羊”我并不知道,但我确是在乡下领略了苏武牧羊时的边塞风尘。
我始终忘不了他最后一次吹箫的情景。那时他得了不治之症,身体异常虚弱,时常大口喘气。我带孩子去看他,他很高兴,问候了几句便不顾劝告挣扎着拿起箫。但他没吹完一支曲子已大汗淋漓,大口喘气,吹不下去了。看着竹箫从他干枯的手中滑落,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光阴如梭,弹指十年,如今我的双鬓也已染上霜色,我和弟弟的孩子也长大成人。在他们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也许已经淡漠,但那箫仍挂在我家的墙上。每当想起往事,我便拿下箫来轻轻擦拭。夜深人静时,我也会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吹上一曲“苏武牧羊”。
- 上一篇: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离奇沉浮记
- 下一篇:清宫翡翠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