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南海一号古沉船七月出海 三大热门悬念待解

兰亭书童 2007-05-08 收藏资讯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进入倒计时状态的“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也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昨天上午,“南海一号”考古打捞沉井装船出运。随着沉井运抵“南海一号”考古打捞现场,紧张的考古打捞工作将全面展开。


  昨天上午10时,“南海一号”考古打捞沉井在广州成功装船,今天出发前往阳江,预计5月8日运抵阳江海域考古打捞现场。预计,古船将于今年7月出水。有专家估计,打捞南海一号的价值将不亚于发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沉井将永留海底


  据广州打捞局有关专家介绍,该沉井呈方形,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吨,是广州打捞局历时1个多月设计和制造的;装船时,沉井被500吨浮吊“南洋”号吊放于“重任201”驳船上,绑扎加固后,将由“穗救拖30”拖带运抵阳江海域考古打捞现场。


  按照整体打捞方案,打捞关键就在于制作一个巨型沉井,然后将沉井缓缓压入淤泥,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形成一个封底的“钢箱”,从而把“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海。


  专家介绍,沉井属钢结构,俯视像一个硕大的“回”字,壁厚1.2米。为避免起吊时,沉井内的泥沙外泄,导致古沉船不稳,所以,该沉井分为上、下两段,下沉井像刀刃一样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设计确保泥沙不会外泄。目前,上下沉井连为一体,当沉井整体静压到位后,真正罩住沉船的只有上沉井。届时,潜水员将上下沉井分离。装着古沉船和淤泥的上沉井将被亚洲第一浮吊——“华天龙”吊到全潜驳船上。下沉井将永埋海底。


  避免船体散架


  “南海一号”是沉没800多年的宋代木质船。如果采用传统水下考古“先取器物、后取船体”的打捞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对沉船造成二次破坏。广州打捞局制定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保护方案》经多次科学论证获得通过。有“水下考古之父”之称的美国专家乔治巴斯对方案的模拟试验赞不绝口。


  首先,整体打捞后把“南海I号”移到“水晶宫”内,今后的发掘工作将在室内进行,避免了海上发掘的不利因素,同时完全避免了船体散架的遗憾;其次,避免目前文物被盗、被拖网渔船损坏的潜在危险;最后,移至“水晶宫”内,可以不必一次性发掘完毕,而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保护技术的不断完善持续地发掘研究,为研究、保护工作保留了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工作平台。


  打捞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钢沉井的沉放和底托梁的穿引、钢沉箱起吊这几个关键步骤,广州打捞局与相关单位合作,经过对现场土质进行了力学分析、并经过精密的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结合多年打捞等经验,确认技术和工艺安全可靠。


  专家表示,“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按计划,“南海一号”今年7月左右重见天日。


  沉井标注日期


  据了解,整个沉井的下沉井将留在海底,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曹厅长向现场人员提议,希望能在下沉井箱体上注明日期。“后人可能对海底的下沉井进行考古,我们在箱体上写了日期,可以给他们的考古省点事”。随后,广州打捞局船舶器具修造厂万兵厂长亲自提着一桶白色油漆在下沉井箱体上写上了“2007-5-1”,该时间记录的是沉箱建造完毕的日期。


  三大悬念将揭开


  除开文物价值之外,巨大的考古价值正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当中。考古人员在打捞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设置了最热门的三个悬念。


  悬念1南海一号翻船是否超载?


  根据较早前的勘察,“南海一号”在海底的沉船比较平稳,似乎不像遇到大风浪时候船身东倒西歪的痕迹,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了解,这条船到底是怎样沉下去的?


  “关于南海一号的沉没原因,我们已经有了新的发现,不过目前还不能透露。”考古人员表示,欧洲有2条著名的军舰,一条是瑞典的“瓦沙”号,另一条是英国的“玛丽·罗斯号”,他们都是因为加装了大炮造成船身载重量过大而沉没的。那么“南海一号”是否也因为超载而沉船呢?


  悬念2南海一号始发地为何处?


  南海一号当年到底始发于哪里?是发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吗?专家根据船载货物推断,南海一号驶自泉州港及以北方向的可能性比较大。


  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大多是江西和福建的瓷器,还有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位于福建的西北方,船逆流而上去运货可能性较小。此外,中山大学历史系宋代史专家曹家启教授分析,史料中曾有记载,在宋代广东港的船少有向北航行的,多发自泉州及以北港口。所以综合分析,“南海一号”发自广州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福建泉州地区地区。”


  悬念3生活舱浓缩中国海洋时代?


  南海一号的文物价值,已经有人估计可能会超过千亿美金。但对于考古人员来说,船员生活舱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更是无价之宝。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其生活舱究竟蕴藏着什么丰富的历史信息呢?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告诉记者,南宋时期的中国是一个航海国家,传统历史都认为中国为农耕国家,但是南宋或许是个例外。南宋是中国最富庶的朝代之一,因为国家财富积累大部分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所以南宋甚至可以称为古代中国的海洋时代。曹厅长强调,本次整体打捞的方案可以获得一个维持原貌的海船生活舱,生活舱可以说是浓缩了整个时代背景,包含的历史信息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Tags:南海   沉船   三大   出海   悬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