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朱家角古镇民间藏书56万册

兰亭书童 2007-07-02 收藏资讯 评论
       一颗牙,一摞书,看似浑身不搭界的两件事,却是上海朱家角镇82岁老人周陀星面对的一道选择题,老人几乎没有犹豫就做出了选择——老人远在香港的学生寄来了800元钱给只剩下一颗牙的周老先生补牙,老先生“舍牙要书”,用这800元钱买了一大摞书,家庭藏书也随之增至万册。

    在上海古镇朱家角,像周老先生一样嗜书如命的村民有许许多多,全镇11000户家庭,藏书户达到了8600余家,80%以上家庭藏书,全镇民间藏书总数达到56万册,户均50余册,人均16册,藏书千册以上的家庭有51户。朱家角镇为民间藏书丰富而自豪,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民间藏书之乡”,目前已通过市级评选,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申报“民间藏书之乡”的文化古镇。


  藏书习俗久远


    三国时就形成村落的朱家角镇,有着千年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文人雅士,仅明清两代,就出了18位进士,40多位举人,读书、爱书、藏书,也就成了墨香浓郁的朱家角古镇文化传统。


    藏书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了古镇朱家角的珍贵人文资源,“藏书与古镇文化旅游一样,是古镇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底蕴”。


  藏书渐入佳境


    富裕起来的古镇人民,如今更爱藏书了。据上个世纪90年代统计,当时全镇民间藏书就超过10万册,是镇图书馆藏书的10倍,并超过了上海青浦21个乡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


    而据去年的统计,全镇家庭藏书已达56万册。镇上两位藏书大户周陀星老先生家和赵建珍家,家庭藏书都近万册,是镇上的“藏书大户”。


    藏书的传统在朱家镇代代相传,朱家角镇的小朋友们也爱上了藏书,仅朱家角小学320名学生,就收藏图书11341册,人均藏书35本,其中12名小朋友,每人藏书逾200册,藏书最多的有702册。


  为藏书而忘我


    为了藏书,古镇爱书人进入了忘我境界。周陀星老先生原来每天要抽半包烟,为省下烟钱藏书毅然戒了烟。镇志副主编蒋先生,一家三代都爱书,有一年春节前,儿子媳妇带着近万元现金到市区为全家添置过年新衣,爱书的小两口不进时装店先逛古籍书店,看到书店里有难得一见的160卷《金石萃编》,立刻爱不释手,这可是朱家角镇名人、清代刑部右侍郎王昶倾一生心血,收藏历代碑刻拓本1500多种而编就的。小两口兴冲冲地花了9000多元购下了这套巨作,送给父亲作为过年大礼。


    镇上老中医袁行健藏有古籍30多册,大多是中医典籍,其中有明代的《音韵正讹卷》、清雍正时的《珠批御旨》、祖传中医书籍等,袁老先生从藏书中找资料,运用祖传秘方成功治疗了一例格林巴利综合症,并获痊愈。75岁的杨凤生家中的2000册藏书中有一半是他自己的作品,他著有诗词工具书《散曲小令格律》、主编《中华诗人大词典》、《千家酬唱集》等。


  打造藏书一条街


    如何让民间藏书成为古镇旅游的新文化亮点?在申报国家级民间藏书之乡称号的同时,朱家角镇又设想打造古镇藏书一条街,在民间藏书较集中的东湖街,由投资开发公司对部分房屋进行收购,让近20户特色藏书家庭进入东湖街,逐步将东湖街打造成民间藏书文化一条街。那时,海内外游人可以步入藏书之家,与主人一起读书、品书、聊书,或者请主人篆刻印章,或当场泼墨写诗作画,将古镇人的文化气息作为特别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带回家。

Tags:古镇   藏书   民间   朱家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