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今天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之后进入主题论坛。上午,文化学者余秋雨、著名画家丁绍光、北京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台北收藏家洪三雄、新加坡的杜南发、香港的李大鸣以及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王雁南进行了主题发言,分别就收藏所涉及的文化和专业问题,分析发展趋势,阐发独到的见解。下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台湾晚清书画收藏大家石允文、澳门著名收藏家萧春源、北京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张锐、台湾著名艺术品经纪人王定乾等专家进行主题发言。随后,举行由杨澜主持的“杨澜与收藏家对话会”和由曹可凡主持的“曹可凡与鉴赏家对话会”,两位爱好收藏的名嘴分别邀请五至六位海内外知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参与对话。
华人有着悠久的艺术品收藏传统,近百年来,华人在全球范围内迁徙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多个有影响的收藏热点区域,近年来,中国内地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收藏热,同时,海外文物回流引起的热点与争议、艺术品拍卖热潮涌动中的炒作之风等现象,也成为收藏界的热门话题,急需一个大的平台来进行广泛交流。
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认为,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涌现过一大批知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如今,面对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面对世界华人收藏文化方兴未艾的形势,搭建了“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平台,是上海文化界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有超过预料的七百位海内外收藏界人士热情参与此次大会,并对“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的大会主题表示了高度赞同。大会在召开之前,便以推动华人收藏文化为己任,积极组织论文和采访,编辑、印制了三本约90万字的大会文献,全方位考察了华人收藏文化的源流、走向,从社会学和美学高度对华人收藏文化进行了研究,并记录了收藏家们的执着、智慧、经验和个性,这些文献将成为华人收藏界一份颇具分量的风貌实录。
专访著名鉴定家、西泠拍卖掌门人陆镜清
金融危机对收藏是件好事
今天,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隆重召开,被称为“江南第一拍”的西泠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先生作为与会代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到全球金融危机给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冲击,他表示充满信心,经受过危机的考验,反而更能让大家认清收藏的真谛。
政府肯定收藏家地位
作为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的会长,陆镜清认为,大会将有助于长三角地区艺术品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也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收藏盛会,尤其是政府出面主办,这是政府对收藏家地位的肯定,这一变化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收藏业的健康发展。
而这次大会召开之际,正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燃眉时刻,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也透露出中国当代艺术品拐点到来的消息,与会的七百位海内外藏家共同面对这一艰涩的话题。但是,进入收藏圈30载,全程见证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15年发展历程的陆镜清却信心十足地表示,“市场仍在健康有序地发展中”。
艺术品和股票房产不同
让陆镜清信心满满的基石有两块。第一块,他认为,艺术品属于精神领域,股票、房产属于物质领域,它们有本质区别,艺术品市场是永恒的,因为人的精神需求是永恒的,市场起伏很正常,没起伏,一直上涨倒是反常的;第二块基石,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年总额才200个亿,连上海股市最低迷时一天的成交量都不到,这么小的市场,如果再受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只能说明这个市场还不成熟,还有很大比例的投机和投资。艺术品是人们用闲钱闲心投入的,收藏家大会的宗旨,就是让大家更多地关注艺术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每年斥资千万收藏书画
陆镜清自己也是位资深藏家,光各地的古代建筑,他就收藏了十几幢。这些年来,陆镜清每年都要花上千万元在明清书画的收藏上。这次金融危机,在陆镜清看来,是对收藏家的一次淘洗更换,更换入更多真正喜欢艺术品的藏家。
他说,中国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品尚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如中国古画、古籍善本、篆刻、文房清玩等;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还充斥着大量投机和投资这样物质层面的行为;当代文人远没有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主力;艺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离国际化要求相距甚远。随着国际化的进程,未来,中外艺术精品的价值将被放在同一个判断标准中,那么,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古代艺术大师作品将向世界艺术大师看齐,这,就是巨大的市场潜力。
赝品横行抓住藏家三大不良心理
面对赝品炒作之风盛行专家教你如何当一个合格收藏者
有人把近年来兴起的收藏热,称为中国的第四次收藏高峰,这一次收藏高峰,背景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收藏激流涌动,各类艺术品交易额均取得大幅增长。一方面是需求快速放大,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随之凸现,最大的问题就是赝品横行和炒作之风猛烈,而快速增长中的收藏者群体,普遍对收藏的真谛缺乏认识,因此华人收藏家大会应运而生,而大会主题“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就明智地定在了收藏真谛的弘扬上。
真品率5%仍过于乐观
目前,收藏界第一大问题就在真伪难辨上。
一旦有哪里举办专家免费鉴定,往往会涌来大批收藏者,拿来的东西,往往令专家看得直叹气;有些人花了几十年心血和大把资金收来的古玩,被专家无情地认定“一屋子假货”;某些地方,做古玩赝品,已经发展成一个十分有规模的行业,这些地方出产的赝品,经各种渠道流通到市场上,占据了古玩市场;不但是古玩,当代的书画和工艺品,只要是有名的艺术家,都有大量的仿造品。
有人慨叹,眼下市场上的真品,只有5%,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比例仍然过于乐观了。
商人售假利用藏家心理
赝品横行带来巨大的危害,赝品之所以横行,也利用了藏家的心理。
心理之一是喜欢听故事。往往一件普通仿品,经过卖主的忽悠,包装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赝品便平添了色彩,让收藏者花钱买了个生造的故事,然后还继续流传。
心理之二是迷信权威。既然迷信权威,就有人利用权威,比如某些道德低下或本身水准不高的鉴定师,被利用来欺骗藏家。有些藏家迷信公开出版物,认为被出版著录过的就是真品,大连收藏家郭庆祥就揭露说,有些画家的全集里甚至都有大量赝品。更过分的是某些不法商人,在正规的出版物里“巧妙地”添上自己印制的赝品图片,做在一起,蒙骗藏家。
心理之三是贪便宜。收藏业内有一条规律,精品在任何时候都是昂贵的。有些人眼馋精品,又不具有实力,不法商贩便利用这种心理,制造高仿品,伪造来源,说是某地盗墓所得,或某老板资金链断裂出货等等,引出藏家的贪利心理。
某位海派大藏家的后代对记者表示,赝品制造商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崇拜名家,他们伪造名家,你觉得小名头应该无人造假吧,他开始大量伪造小名头。市场上什么热,他就造什么。比如你认为瓷器假货多,而书法难以模仿,假货少,他就开始制造书法赝品,你觉得书法里面名人信札不容易模仿吧,现在连信札都出现了赝品。赝品基本上是跟着市场热点走的。
赝品横行也有不同理解
不过这位大藏家后代也表示,艺术品好玩就好玩在有赝品,真伪难辨,才让人沉迷其中,促使你提高眼力,发现赝品,这同样也是业内人士的一种责任。
持相同观点的不乏其人,很多藏家也认为,中国自古就有伪造艺术品的传统,赝品一直是和艺术品的发展相生相伴的。很多藏家都认同,在赝品堆里发现真品,捡漏,是一大乐趣。
在北京卫视主持《天下收藏》节目,以当场砸赝品闻名的王刚则忠告广大藏家,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那么多漏可捡,甚至基本上没漏可捡——很多时候你看着是个“漏”,其实是个“雷”。所以他砸赝品,是要给大家一个警醒,让大家克服那种想捡漏的侥幸心理。
炒作是“恶性泡沫”
参加本次华人收藏大会的许多海内外大藏家都说到了另一个问题——炒作。目前盛行的炒作之风的危害性,并不亚于赝品横行。
有些艺术机构在低价收集了大量筹码后,在著名的拍卖公司“帮助”下,拍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人为制造艺术家的“行情”,然后在画廊里以稍低一些的价格大批量销售。有的艺术家不在提高艺术修养、创新进取上动脑筋,而是花大量时间在搞关系上,利用各种机会出名,沦为“艺术交际花”。凡此种种,都成为艺术品市场里的“恶性泡沫”。
新加坡大藏家、“海秀楼”主人杨应群先生表示,目前艺术市场上出现的一股风气是投机,很多人买画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买卖炒作,这对中国的艺术市场有影响。很多作品似乎名大于实,许多作品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热度和画家名气来定的,没有表现出作品的真正价值。这样爆发式的发展是不可能走很远的。
来自浙江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艺术品市场的高涨来得太快,造成“有的艺术品本应该慢慢上涨,但突然涨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价格”。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回落,他将其比喻为“一张罚单”:就像在高速路上开车,开得太快,就会付出代价。
收藏家都是“超人”
赝品和炒作之风盛行,多半利用了藏家的贪心和无知,而本次华人收藏家大会,目的就是通过大藏家们的切身经验,告诉大家收藏的真谛,收藏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来自中国香港的著名收藏家黄君实认为,搞收藏,第一要有钱。张大千说过,钱是雅根。没有根,人就雅不起来。有眼、有胆、有钱,三者俱备,当收藏家就有条件了。但最重要的仍是喜欢,不喜欢,占有了它,也无法体会它的韵致。而今很多有钱人,自己并不喜欢,只是附庸风雅,家里挂上名画,以显示身份。
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先生认为,收藏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不要盲从;第二,涉及面要专、要小,最好专攻一门,要从一而专,这样才有利于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容易发现好东西,也容易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准。历代的大收藏家,收藏多是一种喜好。他们了解古物的价值,觉得若不收集、珍藏起来很是惋惜。为此很多人不惜典当家产从事收藏,比如郑振铎、张伯驹等有识之士,为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流落日本而痛心,并立志不惜价钱也要买回来。
资深媒体人、鉴赏家郑重先生认为真正的收藏家都很节约,他们的兴趣不在吃喝而在书画古玩,一有闲钱铁定拿来跑古玩市场。收藏家们是值得尊敬的,我觉得历朝历代的收藏家都是一群“超人”,超脱的“超”。
- 上一篇:鉴于市场现状 “中国书画”坚持精品高价路线
- 下一篇:大悟惊现元青花“鬼谷下山”罐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看好收藏品升值潜力 天津市民爱上收藏
- 2015-03-17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 2015-03-17 国内收藏会所鱼龙混杂 多打高端招牌牟利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2015-03-17 武汉砚台9成以上是赝品
- 2015-03-17 广彩被误解为大红大俗 拍卖市场“非主流”
- 2015-03-17 古董相机是原始股 经典徕卡相机两年价翻倍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