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墨浸花香飘神州

兰亭书童 2009-06-21 收藏资讯 评论



















墨浸花香飘神州
     ——访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孙泳新
    
     清爽做人,重彩作画。这是在短暂访谈之后,我们对我国著名画家孙泳新先生的一致评价。所谓清爽,从其言谈,为人,处事,均可见一斑。其乐观之气溢于言表,豪爽之势藏于内心,惟达观与悟性决定其成才与成功;所谓重彩,平白之中泼墨,翰墨之中压色,大红大绿中寻求质朴,挥洒淋漓中宣泄持重,于俗世的繁华里涤荡出超世的文雅与清新。此做人,此作画,不谙世办,不吃万苦,不经数十载潜心磨砺深悟于心是绝不能成就的。
     孙泳新,山东招远人,自幼酷爱绘画。儿时常因在邻居家新房的白灰墙上作画被父亲痛打。但14岁时的一件小事,改变了父亲的观点,也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走向。春节将至,父亲因没钱请不起财神像而愁眉不展。已经懂事的小泳新自告奋勇地说:“我给您画一张吧!”在父亲将信将疑的注视下,孙泳新第一幅“杰作”诞生了。此事在全村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村都知道了有一位14岁的少年能画财神像。能画财神像并不能带来富裕。为摆脱贫困,孙泳新做过建筑工人,放过电影,干过宣传,后来还当上了美术馆馆长。无论什么境遇都没能磨灭他儿时的志向,他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艰苦而顽强地跋涉着。直到有一次,他在自己的画展上巧遇国画大师孙其峰先生,他当场虔诚拜师苦苦求艺,博得了大师的好感,从此,随师学画,进步飞快,一发而不可收。
     孙泳新继承传统,又师法自然,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他的花鸟画用色吸收了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等大师的风格,墨色相衬、重墨淡彩、重彩淡墨、浓淡结合,从而形成黑、白、灰三种色调的独特用色手法,使画面热烈而不失沉着,丰富而不失清新,既表现了多变的和谐之美,又散发着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活气息。观之热情奔放,浓烈眩目。细品粗细得当,韵味十足。较之齐白石圆润的行笔又为朴拙深厚,比之吴昌硕造型也为简约大气。他善于运动传统技法中的“重压技法”,“行简之空以笔重压之,行质之薄以墨重压之”以及“以墨色压之则庄重,以墨色托之则清新”的笔墨技法,同时,他又十分注意“空”与“空”之间的呼应,虚实相依,灵气生矣。迂回衔接,贯穿一起,在密不透风的笔墨之处,仍蕴蓄着稀疏的情致。其作品《藤蔓》、《杏花》得到崔子范大师“颇有神态,具有天趣”的评语。李可染大师生前也曾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赞誉。一位现代艺术评论家认为:“孙泳新的画,已超脱出自然主义的描绘范畴,而且具有极大的抽象意趣,个性典型和理想化的特征。拥有艺术的共性、典型化和其独特的个性。”时代造就人才,时代成就艺术。九十年代,是孙泳新先生成就显著硕果颇丰的时期。作品《红牡丹》荣获中国和平统一国际大赛金奖;《墨牡丹》获亚运会书画大赛铜牌;《岁朝图》获1992年国际老人节南北书画精品展一等奖;《墨竹》获国际书画精品大展金奖;《春归》获香港回归全国书画邀请大展金奖;《春草》获洞庭怀书画大赛银奖;《秋色胜春光》获首届世纪杯海内外书画大赛一等奖等几十个国内外权威赛事的大奖。同年,孙泳新先生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文化政策委员会、评选为中国杰出画家一百人之一。50多家电视台,上百家报刊杂志先后发表其作品及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他还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作过电视授课。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周总理纪念馆及国内外多家纪念馆、美术馆等均收藏着他的作品。
      1999年5月,孙泳新先生接到国务院的一封邀请函,请他为张学良先生的百岁(虚岁)生日作画贺寿。张学良先生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作出特殊贡献,如今少帅百岁,以何题材做画方能代表全国人民表达对张学良先生的真诚祝福呢?经孙泳新反复斟酌和构思后,一幅《高寿图》诞生了。中国民间有用寿桃祝寿之习俗,且有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之说。他以十颗鲜红欲滴的寿桃倾情绘出了这幅极富传统寓意又富有现代美感的贺寿图。当此画由时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的阎明复先生带到美国夏威夷少帅府上展示时,顿时迎来满堂喝彩。张学良夫妇对此更是赞不绝口,并在画前留影为念。
     更令孙泳新先生意想不到的是,翌年5月,国务院再次邀请他为张学良百岁生日赠上一幅力作。这次,他以国色天香的牡丹为题,创作了《色染中华》贺寿图。画中10朵鲜艳牡丹浸染华夏大地,意寓张学良将军的爱国精神万古长留。让其总结自己的艺术感悟,孙泳新先生诚恳地说:“写画就是写心,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学画入门,当老老实实先以古为师,但最古当以造化为师。宇宙万物,形形色色,若要入画,需多看多写,笔墨自能传神。造物由我,生机在手,书法亦然。”短短几句精辟之方,充分体现出孙泳新先生数十载笔墨磨砺悟出的绘画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泳新先生在传统国画创新之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用画品和人品书写自己辉煌的笔墨人生。
出自:红旗画刊
2003-1-1





 

Tags:花香   神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