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早就享誉海内外,而今,又因人类“非遗”身份更是显现出千峰翠色。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
此次全球共有111个项目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最终成功入选的只有76项。那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到底凭借的是什么呢?
“站在‘非遗’的角度审视龙泉青瓷,就会发现它在国内非常具有独特性。”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认为,中国是瓷器之国,瓷器文化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而在中国瓷器里,龙泉青瓷非常独特,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员陈万里曾这样评价龙泉青瓷:“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足可见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与国内其他地方出产的瓷器相比,龙泉青瓷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龙泉青瓷协会会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徐定昌说,龙泉青瓷温润如玉,具有玉文化的内涵,被誉为人工制造的美玉。《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将有德之人喻为美玉,而龙泉青瓷釉色与自然界青绿色调相融合,符合“道法自然”的古典审美理想。此外,龙泉青瓷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龙泉青瓷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古代龙泉哥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5大名窑之一。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范围最广、产量品质要求最高、生产和外销数量最多的窑系。
龙泉青瓷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至明晚期开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历数百年衰微、濒于失传的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得以复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恢复发展,龙泉青瓷重新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目前,龙泉有青瓷企业和作坊13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有国家级大师4名,省级大师8名,高级工艺美术师46名,中级工艺美术师9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龙窑烧制传承基地1个。
在1700余年的传承过程中,龙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和开片控制等传统的独特的烧制技艺。2006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了龙泉青瓷本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此次‘申遗’的成功还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赵建林说,龙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此次“申遗”,功夫不负有心人。
辉煌的历史,扎实的工作终于打动专家评委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此次能够申遗成功,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非常不容易。”回忆那段申遗的岁月,龙泉市申遗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龙泉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周晓峰感慨万分。
“申报过程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复杂工程,各环节竞争激烈,环环相扣,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没做好,前面的努力就会付诸流水。”周晓峰介绍说。
第一个环节是与其他地方选送申报“非遗”的项目PK,争取“外围券”。申报工作于2007年开始启动。当时我省共有12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要争得向国家推荐申报人类“非遗”的名额并非易事。经多方努力,最终省文化厅选定打包以“中国青瓷”申报,龙泉青瓷被列入浙江省17个项目之一向国家文化部推荐。
申报的第二个环节,是与国内的“非遗”项目PK,争取“出国护照”。上报到国家文化部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又要挑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个“非遗”推荐项目。文化部原考虑以“中国青瓷”打包申报,如此龙泉青瓷将不能独立申报。经积极宣传和努力争取,最终龙泉青瓷凭借其悠久的传承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当前良好的传承发展模式,赢得国家文化部及专家的认可和支持。
至此,龙泉青瓷“申遗”顺利进入了第三环节,开始与自我PK,力攻申报材料,争取“入场券”。2008年9月初,国家文化部召开协调会,要求在9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上报国家文化部。留给龙泉准备申报材料的时间仅有15天!
准备申报材料的环节是整个“申遗”过程中遇到困难最多的一个环节。“青瓷技艺整理要求有系统性,文本表述要符合国际规范,英文翻译要准确,视频要有冲击力等。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申报材料,就拿不到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的‘入场券’。”
申报材料终于在9月23日完成初稿,并根据国家文化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修改后还是出现了问题,很多青瓷方面的专业术语翻译出现了错误。时间只剩下一天了,情况非常紧迫!最后,周晓峰等人想方设法找到了一位外国友人帮忙翻译。当晚10时左右,周晓峰等人来到这位外国友人家里,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左右才完成。回到所住宾馆时,已经是早上6时多了,周晓峰等人顾不上休息,又对翻译的文稿仔细进行了校对。随后,又急忙出发,在9时前准时将申报材料送到了国家文化部。
“那次在北京,我们住的地方就在‘鸟巢’对面,只相距二三百米,但我连去逛一下的时间也没有。”
9月底,国家文化部正式将龙泉“申遗”的材料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14日正式收到联合国的第一封信件,确认收到龙泉“申遗”的文本,并编号为00205。至此,龙泉青瓷才算是拿到了进入联合国教科文大门的“入场券”。
申报的第四个环节是与世界各国(包括国内)的申报项目PK,争取“代表作名录”荣誉。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登上联合国教科文“非遗”竞争大舞台后,又面临来自全球各地的111个“非遗”申报项目更加激烈的竞争,又先后通过了文本初审关、6个评委国提名关、委员会附属机构审查关、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大会表决关4个关口,最后得以成功入选人类“非遗”。
龙泉青瓷将再次走向辉煌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到底“申遗”成功对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意味着什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人类‘非遗’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提升龙泉文化软实力将起到巨大作用,是龙泉青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赵建林说。
“申遗”成功后,龙泉青瓷已经是一张世界级的金名片,对于如何把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龙泉已有了总体的目标规划。
“我们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发挥好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保护和发展局、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的职能作用,使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得以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周晓峰说,龙泉还将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展示龙泉青瓷独特的技艺特点,提炼和宣传龙泉青瓷文化的深刻内涵。探索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模式,努力形成世界性的人类“非遗”保护传承的典范。加强对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和专业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传承梯队,确保这种独特而具典范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得以永久性地延续与发展。
为了打造活态传承的阵地和空间,龙泉在完成青瓷宝剑苑、“曾芹记”龙窑烧制传承基地和龙泉中职校青瓷烧制技艺传承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又规划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660亩的中国龙泉青瓷城。青瓷城一期工程暨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已开工建设,投资2.5亿元,用地12.85公顷,规划有青瓷博物馆、大师园、国际陶艺村三大功能区。其中青瓷博物馆将于11月26日开馆迎客。
“申遗”成功也让龙泉瓷器人对于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更具信心。9月27日,由省文化厅、省经信委主办,龙泉市政府、省非遗保护中心等承办的“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延续”展览,在杭州历史博物馆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瓷传承人、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徐朝兴带着师傅李怀德,弟子周武、陈爱明、卢伟孙、叶小春、徐凌、陈新华、徐晓峰、金逸瑞、竺娜亚、季友泉等人的作品首次在杭州展出。目前还积极筹备到北京展出,让更多人了解人类“非遗”青瓷,让龙泉青瓷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期得以更好“传承与延续”,再次走向辉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要做好传承,而且还要有所发展,因为有发展才有生命力,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和发展龙泉瓷器传统烧制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夏侯文说,他将自己的技艺都传给了子女,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成了他的弟子,他还打算让两个孙子以后也学习这项技艺,做第三代传人。夏侯文还收了好几个弟子,他的弟子现在都成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的一项国粹,800年前的南宋时期龙泉青瓷能走向世界,800年后龙泉青瓷文化再次走向了世界,这不但是龙泉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徐定昌说,“申遗”成功后,龙泉青瓷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面也会越来越广,大家都会以拥有一件龙泉青瓷而自豪,这将大大推动龙泉青瓷的产业化发展。
在技艺的传承上,徐定昌则认为,应该大力培养人才后备力量,老一辈的技艺传承人要在技艺的传承、保护上做出更大贡献,让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在年轻一代的手中发扬光大,让龙泉青瓷永放光芒,让几千年的青瓷文化得以不断延续。
猜你喜欢
- 2015-03-13 洞察秋毫 去伪存真 ——宋代官窑瓷辨识
- 2015-03-13 清凉有青瓷 史前石雕最古朴 药师佛工艺美
- 2015-03-13 洞察秋毫 去伪存真 ——宋代官窑瓷辨识
- 2015-03-13 当代陶瓷收藏切忌好高骛远
- 2015-03-13 瓯窑千年古青瓷首次公开亮相
- 2015-03-11 浙江龙泉市楹联书法展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展出
- 2015-01-26 “道在器中——中国龙泉青瓷臻品品鉴会”举行
- 2015-01-16 雍正第十代孙传承康熙"福"字 混搭青瓷创新艺术
- 2014-12-30 光晕照古今·容铁书画印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4-08-18 赵国柱书法作品在太原太山龙泉寺展出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