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自2003年夏开始,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进入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以最早在中国大陆开设油画雕塑拍卖业务的嘉德公司为例,2003年之前一般每场拍卖成交额不超过千万元人民币,2003本年度春、秋两场则分别达到1,940万和1,458万元。接下来更是以每场40%、83.4%、105%的增长率高速攀升,并于2005年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高点。2006年,其成交额便在亿元徘徊不前,成交额分别比前场下降5.7%和6.2%.
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艺术市场这些年的走向: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层面迎来了它的盈利时期,而市场的高速成长,又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拍品数量与拍卖行的剧增,导致整个市场迅速于2006年秋进入调整期。
鉴于拍卖在当前中国艺术市场上的特殊地位,提供了大量可据分析、讨论的数据,本文主要以拍卖为观察点,来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与收藏之现状。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
国际上对当代(contemporary)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而现代(modern)艺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1945年之前至印象派的艺术。
在中国,当代的概念与此相去甚远,不仅时间范围相差较大,更是充满着争议。例如,中国当代书画一般被排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之外,但当代水墨往往又是讨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0年代人们多用“新潮美术”、“现代艺术”、“前卫艺术”的说法。进入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说法越来越普遍。而到了21世纪,具有总结回顾性质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则提出了“中国实验艺术”的概念。总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
在收藏、拍卖界,这个概念同样含混。从拍卖行部门设置及图录印制来看,中国大陆一般称之为“中国油画及雕塑”,香港多以“20世纪中国艺术”命名,或纳入“20世纪亚洲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台湾则往往概称为“华人西画及雕塑”。显然,各种分类均有合理性,却又不够确切:“中国油画及雕塑”、“华人西画与雕塑”的名称不包括图片、综合材料等,“20世纪中国艺术”没有包括21世纪、我们现今创作的作品,也没有区分民国油画与现今的先锋艺术。
实际上,分类的混乱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性造成的——它在1979年以前相对独立于外界,当波普、行为、装置、观念诸类艺术在美欧如火如荼上演的时候,中国正执着于自身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78年国门打开,一切反对这一苏联模式影响下的艺术均堪称当代、先锋。举例言之,陈丹青、靳尚谊、艾轩等画家的作品,借鉴欧洲19世纪古典主义、20世纪中叶美国地方乡土画派的艺术手法,在当时的西方无疑是“不当代的”,不是“当代艺术”,然而,在中国的特殊境况下、在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艺术氛围中,一切“反苏派”的艺术都可被视为先锋的艺术,有着其艺术的针对性与文化的当代性。这是属于我们民族与文化的一段历史与艺术,没有孰好孰坏、谁先进谁落伍的问题。
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1979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更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时间之所以定在1979年,是因为这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了“星星美展”,其民间性的组织与展览模式,更重要的是首开艺术非体制化创造精神,奠定了当代艺术的基本模式,故一般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
受到广泛关注的二级市场
1980年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或者仅有零星,也多是私下进行,非公开化的交易使之难于进行数据化统计与分析。
进入1990年代,拍卖行的成立、油画雕塑专场的设立,给中国当代艺术展收藏提供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提供了可资研究、参考的价格数据。在此我们以中国大陆的拍卖中心北京为例进行分析。
1994年,嘉德首次推出油画雕塑拍卖专场,这在中国大陆是第一次。首次拍卖额为196.13万元,成交率为70.59%.接下来的8年,即从1994至2001年,嘉德共推出16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0659.28万元,平均1332.38万元/年,666.21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荣宝2年(1999及2000年)4场的成交额990.31万元,总额是11,649.59万元,1456.2万元/年,485.40万元/场。
2002至2004年,嘉德、华辰3年12场的总成交额是14,371万元,总拍品数1013件,平均4790.33万元/年,1197.58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2004年底一场,则总成交额为17,078.73万元,平均5,692.91万元/年,1,313.75万元/场。
2005至2006年,北京七大拍卖行(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年共设28个专场,总成交额17.86亿元,平均8.93亿元/年,5956.21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484件。
据此,我们可以对中国油画及雕塑的拍卖市场之成长进行粗略划分:
一、发轫期,1994-2001年。
这一段时间,画家与画廊没有形成顺畅的合作、互动机制,作为市场基础的画廊业不发达。一级市场的不发达,造成了原本属于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担当了一部分发掘艺术家、培养艺术市场等原本一级市场的责任。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整个拍卖市场的情况是成交额不高,年成交额平均约为1332.38万元。每场成交额约在600余万,每场拍品数量也不大,一般在百件以内。
这8年,嘉德占据了中国油画雕塑拍卖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培育市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成长期,2002-2004年。
中国初步有了画廊基础,一级市场雏形已现,开始有艺术经纪人出现,拍卖市场的年平均成交额开始增长到3556.88万元,比发轫期平均增长2224.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6.96%.拍卖市场也形成了嘉德、翰海、华辰两三家良性竞争的局面。
三、价格高峰转折期,2004年底至今。
实际上,价格的迅速上涨的态势在“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便初现端倪,至2005年达到高点,应当说这是多年市场培育的结果。价格的飞涨,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油画为主的当代作品价格偏低,有所补偿,另一方面是行情看好,市场扩大,更多的收藏家、画廊,更多的资金开始进入。
伴随着行情走好的是拍卖行数量的迅速增加,北京从事相关业务的拍卖行增至7家: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005至2006年的2年间,7家拍卖行共设23个专场,总成交额16.68亿元,平均8.34亿元/年,7,767.08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728件。
市场的高速成长与拍卖行的同步速增,带来的是竞争的加剧与调整的加速到来。2006年11月匡时、保利、嘉德、诚轩、华辰5大拍卖行于一周内先后开槌,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京拍卖周”。
多家拍卖行集中拍卖,对交易双方是便利的,拍品、资讯集中,省去许多时间、精力。然而拍卖会的过于集中、拍品投放量的巨增也带来新的问题,不仅造成了买家的疲劳,更造成实际交易量的萎缩,而成交率更是大幅度下滑——北京拍卖周秋拍68.6%的成交率相对于春拍,平均下挫18.2%.,给红红火火的当代市场敲响了警钟。
随后进行的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与台湾罗芙奥的拍卖,成交率、成交额双双上扬,似又给寒风已然扑面的当代艺术市场以些许暖意,许多困惑。在历经两三年的火热之后、在股市走好的同时,市场迅速淘汰一部分浮华,进入结构调整期。
战国时代:拍卖行的地域分布
至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逐渐形成以北京、香港为中心,纽约为重要观察点,台湾、上海、南京、杭州为区域中心的态势。在北京,主要是嘉德、翰海、华辰、保利、诚轩、匡时六家共竞。香港则有百年老店苏富比、佳士得。于此之外,上海、杭州、南京计有十余家。
2004年秋之前,仅有嘉德、华辰两家不间断的开展中国油画雕塑及当代艺术这项业务。此前,中贸圣佳曾于1996年、1997年推出过两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翰海曾于1999年、2000年共推出3场;荣宝于2000年推出过一场。然而,当时的状况是,除嘉德以外,各家成交额一般每场为两三百万元,成交率在50%左右。中贸圣佳、翰海、荣宝因之先后暂停了这一项目。
2002年春,华辰推出油画雕塑专场,中国开始出现两家连续推出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拍卖公司。2004年秋,翰海重启该项目;2005年春,荣宝油画雕塑重新开拍;同年秋,保利、诚轩加入行列。2006年春匡时拍卖在京成立,也推出油画项目。
在上海,朵云、道明、泓盛、天衡、长城等于2005年前后相继推出油画雕塑与当代艺术拍卖。嘉泰、东方国拍等成立时间稍早。在南京,老字号十竹斋,新成立的江苏嘉恒拍卖也从事相关业务。杭州的西泠、浙商、南北也先后在近年开拍油画。
香港佳士得自1985年始便开始进行中国油画拍卖,并于1991年把刘小东、喻红等当代艺术家作品整场推出。目前,在香港主要是佳士得、苏富比两家。纽约苏富比也于2006年3月份开始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苏富比、佳士得曾经在台北进行经营,不过很快撤出。目前,在台经营的主要是罗芙奥、景薰楼、中诚等本地拍卖行。
在欧洲,2005至2006年间曾有多家公司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其中,瑞士克勒(Koller)等开始持续举办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瞩目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者俨然不仅国人,值得庆贺,是机遇;也需各方小心把握,保护好海内外对当代艺术的这种关切。
来日可期
这里我们对中国的拍卖业从历史进程和地域分布两个方面进行了粗略概述。实际上,更为详尽的分析工作有待我们去做。拍卖行成交额的高低、自身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现阶段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制约:
1、业务主管的专业素养与人脉积累。
2、拍卖行的品牌与管理,客户服务。
3、品质优良的拍品,合适的定价,适当的数量。
4、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5、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应当说,前三点基本便可决定一场拍卖成功与否。也许我们还要加上一条:运气。而一家拍卖行的成功与否,则在于能否长期坚持此三点。
中国大陆的拍卖业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朝阳的产业,遍布各地的拍卖行,眼花缭乱的拍卖会,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处于没有定然胜者的战国时代。苏富比、佳士得积累了逾百年的经验,虽然不能说他们就无问题,不过相对而言,拍卖在中国还显得十分年轻,只是初起步,欲成就中国自己的品牌,需要我们自身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专业能力的日进,需要耐心与智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而拍卖行对拍品的分类也日趋专业,如佳士德等公司开始把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开始分设拍场,华辰则于2006年秋季首开影像专场拍卖的先河。
纵观整个艺术市场,拍卖无疑只是其中一环,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声音,提示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人们——我们对拍卖行这个二级市场过于关注了!收藏家紧盯拍卖行拍出的价格,画廊则借助拍卖行创造艺术家价格。与拍卖行强势相对应的是画廊业的成长相对滞后、公立美术馆和国家政策层面对当代艺术的支持严重缺乏!
实际上,画廊应该是市场活跃的主体,美术馆应该是最终归宿,拍卖行仅仅是一个高端的二级市场,是小一部分业获得商业成功的、趣味保守的市场。收藏的健康、持久、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画廊、博览会、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之间的良性互动。
当阿拉里奥画廊持续把国际上一流的当代艺术家介绍给国人,当艺术北京立下建立亚洲画廊交易中心平台的雄心,当偏锋新艺术空间欲以民间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力推年轻艺术家,当中国文化部开始制度性受邀参加威尼斯、圣保罗等国际当代艺术展事,当王璜生、范迪安、李磊开始主掌中国最主要的几家公立美术馆……我们兴奋的看到,一切都在调整之中、一起都在重新启动,悄悄进展。机遇,就在此时。未来,可以期待。还是中国那句老话,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跬步,千里乃至。
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艺术市场这些年的走向: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层面迎来了它的盈利时期,而市场的高速成长,又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拍品数量与拍卖行的剧增,导致整个市场迅速于2006年秋进入调整期。
鉴于拍卖在当前中国艺术市场上的特殊地位,提供了大量可据分析、讨论的数据,本文主要以拍卖为观察点,来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与收藏之现状。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界定
国际上对当代(contemporary)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而现代(modern)艺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1945年之前至印象派的艺术。
在中国,当代的概念与此相去甚远,不仅时间范围相差较大,更是充满着争议。例如,中国当代书画一般被排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之外,但当代水墨往往又是讨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0年代人们多用“新潮美术”、“现代艺术”、“前卫艺术”的说法。进入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说法越来越普遍。而到了21世纪,具有总结回顾性质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则提出了“中国实验艺术”的概念。总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
在收藏、拍卖界,这个概念同样含混。从拍卖行部门设置及图录印制来看,中国大陆一般称之为“中国油画及雕塑”,香港多以“20世纪中国艺术”命名,或纳入“20世纪亚洲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台湾则往往概称为“华人西画及雕塑”。显然,各种分类均有合理性,却又不够确切:“中国油画及雕塑”、“华人西画与雕塑”的名称不包括图片、综合材料等,“20世纪中国艺术”没有包括21世纪、我们现今创作的作品,也没有区分民国油画与现今的先锋艺术。
实际上,分类的混乱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性造成的——它在1979年以前相对独立于外界,当波普、行为、装置、观念诸类艺术在美欧如火如荼上演的时候,中国正执着于自身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78年国门打开,一切反对这一苏联模式影响下的艺术均堪称当代、先锋。举例言之,陈丹青、靳尚谊、艾轩等画家的作品,借鉴欧洲19世纪古典主义、20世纪中叶美国地方乡土画派的艺术手法,在当时的西方无疑是“不当代的”,不是“当代艺术”,然而,在中国的特殊境况下、在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艺术氛围中,一切“反苏派”的艺术都可被视为先锋的艺术,有着其艺术的针对性与文化的当代性。这是属于我们民族与文化的一段历史与艺术,没有孰好孰坏、谁先进谁落伍的问题。
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1979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更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时间之所以定在1979年,是因为这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了“星星美展”,其民间性的组织与展览模式,更重要的是首开艺术非体制化创造精神,奠定了当代艺术的基本模式,故一般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
受到广泛关注的二级市场
1980年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或者仅有零星,也多是私下进行,非公开化的交易使之难于进行数据化统计与分析。
进入1990年代,拍卖行的成立、油画雕塑专场的设立,给中国当代艺术展收藏提供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提供了可资研究、参考的价格数据。在此我们以中国大陆的拍卖中心北京为例进行分析。
1994年,嘉德首次推出油画雕塑拍卖专场,这在中国大陆是第一次。首次拍卖额为196.13万元,成交率为70.59%.接下来的8年,即从1994至2001年,嘉德共推出16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0659.28万元,平均1332.38万元/年,666.21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荣宝2年(1999及2000年)4场的成交额990.31万元,总额是11,649.59万元,1456.2万元/年,485.40万元/场。
2002至2004年,嘉德、华辰3年12场的总成交额是14,371万元,总拍品数1013件,平均4790.33万元/年,1197.58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2004年底一场,则总成交额为17,078.73万元,平均5,692.91万元/年,1,313.75万元/场。
2005至2006年,北京七大拍卖行(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年共设28个专场,总成交额17.86亿元,平均8.93亿元/年,5956.21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484件。
据此,我们可以对中国油画及雕塑的拍卖市场之成长进行粗略划分:
一、发轫期,1994-2001年。
这一段时间,画家与画廊没有形成顺畅的合作、互动机制,作为市场基础的画廊业不发达。一级市场的不发达,造成了原本属于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担当了一部分发掘艺术家、培养艺术市场等原本一级市场的责任。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整个拍卖市场的情况是成交额不高,年成交额平均约为1332.38万元。每场成交额约在600余万,每场拍品数量也不大,一般在百件以内。
这8年,嘉德占据了中国油画雕塑拍卖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培育市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成长期,2002-2004年。
中国初步有了画廊基础,一级市场雏形已现,开始有艺术经纪人出现,拍卖市场的年平均成交额开始增长到3556.88万元,比发轫期平均增长2224.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6.96%.拍卖市场也形成了嘉德、翰海、华辰两三家良性竞争的局面。
三、价格高峰转折期,2004年底至今。
实际上,价格的迅速上涨的态势在“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便初现端倪,至2005年达到高点,应当说这是多年市场培育的结果。价格的飞涨,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油画为主的当代作品价格偏低,有所补偿,另一方面是行情看好,市场扩大,更多的收藏家、画廊,更多的资金开始进入。
伴随着行情走好的是拍卖行数量的迅速增加,北京从事相关业务的拍卖行增至7家: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005至2006年的2年间,7家拍卖行共设23个专场,总成交额16.68亿元,平均8.34亿元/年,7,767.08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728件。
市场的高速成长与拍卖行的同步速增,带来的是竞争的加剧与调整的加速到来。2006年11月匡时、保利、嘉德、诚轩、华辰5大拍卖行于一周内先后开槌,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京拍卖周”。
多家拍卖行集中拍卖,对交易双方是便利的,拍品、资讯集中,省去许多时间、精力。然而拍卖会的过于集中、拍品投放量的巨增也带来新的问题,不仅造成了买家的疲劳,更造成实际交易量的萎缩,而成交率更是大幅度下滑——北京拍卖周秋拍68.6%的成交率相对于春拍,平均下挫18.2%.,给红红火火的当代市场敲响了警钟。
随后进行的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与台湾罗芙奥的拍卖,成交率、成交额双双上扬,似又给寒风已然扑面的当代艺术市场以些许暖意,许多困惑。在历经两三年的火热之后、在股市走好的同时,市场迅速淘汰一部分浮华,进入结构调整期。
战国时代:拍卖行的地域分布
至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逐渐形成以北京、香港为中心,纽约为重要观察点,台湾、上海、南京、杭州为区域中心的态势。在北京,主要是嘉德、翰海、华辰、保利、诚轩、匡时六家共竞。香港则有百年老店苏富比、佳士得。于此之外,上海、杭州、南京计有十余家。
2004年秋之前,仅有嘉德、华辰两家不间断的开展中国油画雕塑及当代艺术这项业务。此前,中贸圣佳曾于1996年、1997年推出过两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翰海曾于1999年、2000年共推出3场;荣宝于2000年推出过一场。然而,当时的状况是,除嘉德以外,各家成交额一般每场为两三百万元,成交率在50%左右。中贸圣佳、翰海、荣宝因之先后暂停了这一项目。
2002年春,华辰推出油画雕塑专场,中国开始出现两家连续推出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拍卖公司。2004年秋,翰海重启该项目;2005年春,荣宝油画雕塑重新开拍;同年秋,保利、诚轩加入行列。2006年春匡时拍卖在京成立,也推出油画项目。
在上海,朵云、道明、泓盛、天衡、长城等于2005年前后相继推出油画雕塑与当代艺术拍卖。嘉泰、东方国拍等成立时间稍早。在南京,老字号十竹斋,新成立的江苏嘉恒拍卖也从事相关业务。杭州的西泠、浙商、南北也先后在近年开拍油画。
香港佳士得自1985年始便开始进行中国油画拍卖,并于1991年把刘小东、喻红等当代艺术家作品整场推出。目前,在香港主要是佳士得、苏富比两家。纽约苏富比也于2006年3月份开始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苏富比、佳士得曾经在台北进行经营,不过很快撤出。目前,在台经营的主要是罗芙奥、景薰楼、中诚等本地拍卖行。
在欧洲,2005至2006年间曾有多家公司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其中,瑞士克勒(Koller)等开始持续举办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瞩目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者俨然不仅国人,值得庆贺,是机遇;也需各方小心把握,保护好海内外对当代艺术的这种关切。
来日可期
这里我们对中国的拍卖业从历史进程和地域分布两个方面进行了粗略概述。实际上,更为详尽的分析工作有待我们去做。拍卖行成交额的高低、自身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现阶段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制约:
1、业务主管的专业素养与人脉积累。
2、拍卖行的品牌与管理,客户服务。
3、品质优良的拍品,合适的定价,适当的数量。
4、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5、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应当说,前三点基本便可决定一场拍卖成功与否。也许我们还要加上一条:运气。而一家拍卖行的成功与否,则在于能否长期坚持此三点。
中国大陆的拍卖业至今不过十余年时间,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朝阳的产业,遍布各地的拍卖行,眼花缭乱的拍卖会,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处于没有定然胜者的战国时代。苏富比、佳士得积累了逾百年的经验,虽然不能说他们就无问题,不过相对而言,拍卖在中国还显得十分年轻,只是初起步,欲成就中国自己的品牌,需要我们自身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专业能力的日进,需要耐心与智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而拍卖行对拍品的分类也日趋专业,如佳士德等公司开始把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开始分设拍场,华辰则于2006年秋季首开影像专场拍卖的先河。
纵观整个艺术市场,拍卖无疑只是其中一环,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声音,提示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人们——我们对拍卖行这个二级市场过于关注了!收藏家紧盯拍卖行拍出的价格,画廊则借助拍卖行创造艺术家价格。与拍卖行强势相对应的是画廊业的成长相对滞后、公立美术馆和国家政策层面对当代艺术的支持严重缺乏!
实际上,画廊应该是市场活跃的主体,美术馆应该是最终归宿,拍卖行仅仅是一个高端的二级市场,是小一部分业获得商业成功的、趣味保守的市场。收藏的健康、持久、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画廊、博览会、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之间的良性互动。
当阿拉里奥画廊持续把国际上一流的当代艺术家介绍给国人,当艺术北京立下建立亚洲画廊交易中心平台的雄心,当偏锋新艺术空间欲以民间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力推年轻艺术家,当中国文化部开始制度性受邀参加威尼斯、圣保罗等国际当代艺术展事,当王璜生、范迪安、李磊开始主掌中国最主要的几家公立美术馆……我们兴奋的看到,一切都在调整之中、一起都在重新启动,悄悄进展。机遇,就在此时。未来,可以期待。还是中国那句老话,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跬步,千里乃至。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2015-03-17 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搜索
-
- 02-18“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03-17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2010年1
- 03-17英国最大拍卖行首次在京预展抢滩国内市场
- 03-17乾隆官窑瓷瓶值天价?拍卖槌敲碎委托人休克
- 03-16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03-16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03-15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03-15国家出台行业标准 今后艺术品拍卖要挤水分
- 03-15怎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2
- 03-15中国艺术品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服务为先
- 1805℃1935年赖茅酒拍出1070万
- 1399℃“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349℃嘉德拍得名画是印刷品?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 252℃泉州古玩市场现状鱼龙混杂 未来前景看好
- 222℃缁堢?闆嗕綋缂鸿揣 鑼呭彴閰掗兘鍘诲摢鍎夸簡
- 220℃河南民权的“画虎村” 图
- 218℃砚台的选择
- 193℃浜氭床涔板?鎴愭磱閰掓媿甯備富鍔涘啗
- 167℃青岛东莱银行旧址5000万底价拍卖(图)
- 15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