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库尔勒:七旬老人收藏数百枚红色经典邮票

兰亭书童 2011-06-15 收藏资讯 评论

  天山网讯(记者陈彦强摄影报道)78岁的李跃康老人,普通到走在大街上很快就会没入人群。少言寡语的老人只有打开邮集时,他的话才会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涌而出,自信也像风起时的帆一样开始扬起。老人为自己的邮集感到自豪和骄傲,是因为邮集里收藏的数百枚红色经典邮票,打造了另一种形式的鲜活的党史教科书,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

  购买的第一本邮集今年70岁

  李跃康和老伴儿王瑞云生活在萨依巴格市场附近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房间的陈设和他们的衣着一样简朴。王瑞云老人说,老伴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舍得花钱买邮票,她不知道这些邮票有什么用。

  面对老伴儿的抱怨,李跃康老人满脸堆笑,没有一丝尴尬。“几十年了,老伴儿一边抱怨,一边支持,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些珍贵的藏品。”李跃康说,老伴儿有一点抱怨是很正常的,毕竟几十年的时间,他在邮票收藏上花的钱太多了,让家人跟着“受苦”,心里也很愧疚。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军用飞机[图]
·一把壶拍千万成"紫砂王"  收藏家呼吁市场需冷静

  “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成天捣鼓这些邮票!”王瑞云说,她认识老伴儿的时候,他的嘴上就成天挂着“邮票”两个字。李跃康说,其实,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收藏邮票了,他最早购买的一本邮集,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李跃康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本邮集,上面写着4个繁体字“袖珍藏邮”。两本邮集均由纸浆制成,历经70年的岁月依旧保存完好,可见老人对与邮票有关的东西也是十分爱惜的。

  李跃康记得,这两本邮集他购买于1941年。当时他和父母在天津的英租界生活。父亲是一名小职员,家里的境况还算可以。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家里经常会收到一些信件。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邮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天津英租界。1942年2月18日,日本宣布将天津英租界移交给汪精卫政府。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许多普通人的命运。李跃康的父亲在这一年失业,家里的生活也是每况愈下,李跃康到了13岁时,不得不辍学到一家工厂做工以维持生计。

  李跃康做工的工厂很大,往来的信件也非常多,这对于他收藏邮票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把收集到的邮票保存在自己购买的邮集里,作为对那个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的纪念。70年之后,当打开这两本老邮集时,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在这两本邮集里夹过的邮票,有一些已经成为“红色文物”。这两本邮集也是他痴迷邮票收藏的最好见证。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军用飞机[图]
·一把壶拍千万成"紫砂王"  收藏家呼吁市场需冷静

  用邮票打造鲜活的党史教科书

  在李跃康的邮集中,他最钟爱且付出心血最多的是《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邮集。这本邮集是他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门制作的,目前已完成3框50多个贴片。他准备再制作2框30个贴片,以供时机成熟时举办“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专题展览。

  “我为什么要编组制作这个邮集?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李跃康说,“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是解放区邮票后期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4年3月在山东解放区首次出现毛泽东像邮票开始,在全国各大解放区,不同时期分别发行了数量众多的毛泽东像邮票。据统计,全国各大解放区共发行毛泽东像邮票90套(包括加盖、改值票等),占解放区全部247套邮票的36.44%。

  李跃康告诉记者,从他收藏的“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中,可以看出当时解放区生活的艰苦。如毛泽东像邮票发行初期,无齿票相对较多。他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当时解放区物资匮乏、设备落后、邮票打孔困难有关。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军用飞机[图]
·一把壶拍千万成"紫砂王"  收藏家呼吁市场需冷静

  在李跃康的邮票藏品里,有许多无齿票。他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井冈山和其他许多革命根据地创办了赤色邮政,发行赤色邮政邮票。1929年3月15日,红色革命根据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次年3月成立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开创了人民邮政的新纪元。1927年至1937年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赣东北、闽西、湘赣、江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都是无齿票。此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即1937年12月至1945年9月,解放区发行的邮票大多也是无齿票,其中包括1944年3月山东解放区发行的首套毛泽东像邮票。李跃康研究发现,虽然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发行了有齿邮票,但由于设备落后和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许多邮票上出现了中缝和直缝漏齿、齿孔上下移位、票幅宽窄不一等情况。在李跃康的藏品中,有一枚1949年4月中原邮政管理局发行的郑州版毛泽东像邮票上,就有漏印横齿、直边齿、齿孔移位等情况。

  “从邮票的制版、纸张等方面也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物质生活的困难程度。”李跃康告诉记者,解放区邮票在印制过程中,因各地条件不一,有石版、铜版、誊写版、胶版、锌版、凸版、雕刻凹版等。毛泽东像邮票前期大部分是石版印刷,后期胶版印刷较多,少数是凸版,只有华北解放区1949年7月,由华北邮政总局发行的建党28周年邮票是雕刻凹版;毛泽东像邮票用纸大部分是普通白纸和报纸,少数是道林纸,只有东北解放区在1947年,由东北邮电管理局发行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邮票,用的是水印绢丝纸。个别邮票甚至出现了一套邮票使用两种纸张的情况,如华北解放区在1947年2月,由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发行的嘉禾图毛泽东像邮票,就有白纸印刷的,也有报纸印刷的。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军用飞机[图]
·一把壶拍千万成"紫砂王"  收藏家呼吁市场需冷静

  李跃康不会使用电脑,在研究解放区邮票特别是“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的过程中,大量的资料得从图书馆或者各类报纸杂志上查阅,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幸好有同是集邮爱好者的市民宋文强的帮助,他的《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邮集的编组和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库尔勒地处偏远,能接触到“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实物的机会很少,李跃康的大量珍贵邮票都是通过邮品拍卖的方式从内地购来的。他说,解放区邮票因年代久远及战争的损毁,留存下来的较少,特别是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实寄封少之又少,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7枚一套,山西集邮报于2009年2月的拍卖价为1000元,而贴有全套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的实寄封,当时的拍卖价则达到5800元。除了解放区发行的邮票,李跃康还藏有大量的“开国大典邮票”、“抗日战争胜利邮票”、“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邮票”等反映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邮票。如在中国共产党七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老人收藏的1945年10月山东战邮总局发行的“中共七代大会纪念邮票”,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

  李跃康说,打开自己制作的一本本红色邮集,就是打开了另一种形式的鲜活的党史教科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中国民间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军用飞机[图]
·一把壶拍千万成"紫砂王"  收藏家呼吁市场需冷静

Tags:库尔勒   数百   邮票   老人   红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