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黑龙江一73岁农村老人专注于红色收藏45年

兰亭书童 2011-06-15 收藏资讯 评论

  本报6月14日讯(记者 苑菲菲) 从1966年购买第一本革命诗词选开始,出生于抗战年代的贾智恩就开始收集各种历史资料。至今45年过去了,他的红色收藏已经包括了近万册红色书籍、150多万字抗日战争资料剪报、多地的红色旅游门票。14日,记者走进贾智恩的书房,参观了这些有着沉重历史感的藏品。

  在贾智恩老人家里,门口处就摆放着两个巨大的书柜,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和抗战相关的书籍及各种杂志的创刊号。老人说,因为藏书太多,书房里已经放不下了。一谈起红色收藏,现年73岁的贾智恩就格外有精神。

  贾智恩193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一个农村,抗战时期的情形他至今难以忘怀。1966年,28岁的贾智恩参观哈尔滨烈士纪念馆时,购买了一本革命诗词选,这本诗词选成了他红色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此后,各种领袖传记、红色经典著作、红色旅游景点门票,凡是跟红色收藏有关的资料他都专门收集、整理起来;和那段历史有关的报纸资料,他用剪报的形式来收藏。在每本书的书页中,贾智恩都细心地写了该书的收藏价值及收藏故事。只要有空,他都会提起笔写些读书感想。在给记者介绍时,忘记了书籍中的某个名字时,老人一定要找到那本书,再给记者读出来。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法新社:黄花梨木收藏热助长价格飙升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观金鱼与四种中国式审美

  在贾智恩看来,那段历史不能遗忘,而记住历史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细致地读书、仔细地读书。“原本在书店里已经找不到了,只能到文化市场去淘。淘了10年了,文化市场的这类书也越来越难找了。”贾智恩爱惜地抚摸着手中的一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本1949年4月3日华东新华书店出版的书,被他小心翼翼地套上了塑料书皮保护。在他的书柜中,所有的书都是三五本捆在一起,以便于查阅。

  藏书45年来,贾智恩家里的红色书籍足有几吨重,他和老伴曾想过办一个红色书籍和藏品展览,因为年事已高,加上担心书籍丢失,最终无奈放弃。在贾智恩看来,这些红色书籍记录着特殊的历史,承载着那段时期革命人的精神,是宝贝,得一代代地传给后人,所以需要好好保护。

  看到记者拍照,贾智恩的老伴给他拿来一件衬衣,好让老人遮住身上破旧的汗衫。“人家看的是我的书,又不是我的衣服。”老人先是拒绝,想了想后又穿上了衬衣,“跟书合影是得注意形象。”

  作者:苑菲菲

相关报道:

·从"跟风收藏"到"自主收藏" 书画收藏走向理性
·先思而后悟——静悟堂的收藏文化理念
·法新社:黄花梨木收藏热助长价格飙升
·文物收藏,谁来鉴定“鉴定专家”?
·艺术品收藏为何不能打假  谁来鉴定"鉴定家"?
·国家档案已有四成公开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页
·解密中央档案馆:收藏档案125万卷,约1亿多页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珠宝艺术作品在川展出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观金鱼与四种中国式审美

Tags:黑龙江   老人   红色   农村   收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