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还艺于民 为何翡翠无“大师群”现象

兰亭书童 2014-07-01 艺术市场 评论

 

  闭门琢翠时日长,不似白玉匠名扬。众人见爱心欢畅,一世无名也无妨。
 

  时代在进步,玉石雕刻大师们也逐渐走出工作室,参与到品牌的运营和宣传中,各种玉雕奖项也渐渐多起来,无论是天工奖、百花奖或是各类展会,我们都发现一个“和田玉大师群”现象,即购买和田玉雕件时,卖家会先说是某某大师作品,再谈玉料和色泽,有头衔的玉石雕刻师也是主雕和田玉的大师居多,难道别的玉石种类就没有专门的雕刻大师吗?
 

  翡翠质地通透莹润,颜色多彩多姿,受到各年龄段、各国家藏友的喜爱,市场上流通最大的也是翡翠,价格最高的玉石同样是翡翠,然而我们似乎很少听到某某翡翠雕刻工艺大师,购买翡翠时,也极少听到卖家会提及雕刻者,为何在翡翠上如此“轻视”作者?今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以翡翠雕刻见长的河南省玉雕大师高英女士,让她给我们讲述她从事翡翠行业多年的心得,以及为何翡翠无“大师群”现象。
 

  三十年翡翠因缘
 

  记者来到高英女士的“瑰丽珠宝”,一家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十里河文化园A座1层的翡翠店面。高英女士每年只会在北京停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剩余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广东省四会市的工厂,一边进行翡翠创作,一边管理工厂,进行艺术设计和雕刻把关。沏上一壶新茶,茶香袅袅中,高英女士为我们讲述她与翡翠三十余年的因缘… …
 

  高英女士来自于玉雕文化之乡河南省镇平县,最初在镇平县玉雕厂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提到了为何选择翡翠行业,高英女士无一丝犹豫的一句“就是喜欢”,透出北方人独有的豁达和爽快。
 

  “第一眼看见翡翠就没来由的喜欢,越是接触时间久,越是发现它的方方面面都仿佛是为玉石雕刻者量身定做的顶级材料。翡翠的原料紧缺,相对其他玉石来说,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很高,而且多彩多姿,整体通透且灵气十足。无论是做首饰还是巧雕都非常合适,对于我们雕刻者来说,可选择性和可发挥性很大。所以我对翡翠情有独钟。”
 

  在玉雕厂从事设计工作,从老艺人那里汲取养分,不断扩充自己,但在工厂工作,毕竟不能完全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受到的束缚较多。
 

  社会的发展促使科技进步,玉雕的工具也越来越简单轻便,对场地的要求开始不是那么严格,机器也比较简单。搞玉雕可以是工厂、工作室,但也可以是个人,在镇平这个玉雕之乡,农村很多家庭都在做玉雕。随着玉雕市场的兴起,很多人就不愿意在工厂做了,开始自立门户。1994年,高英女士离开了玉雕厂正式自立门户,在河南翡翠界插上了自己的第一面旗。
 

  2000年,鉴于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原料进出口、运输都很方便,翡翠行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高英女士离开了河南故乡,在广州创办了翡翠工厂。从此,高英女士要做的,就不是一个人、一件东西的设计创作,而是千百件翡翠的艺术设计和雕刻把关,以及一个公司的运营和管理。
 

  因材施艺 匠心独运
 

  虽然现在没有特别多的时间亲自进行雕刻,但是提到翡翠雕刻,高英女士语气中透出的专业性无一不表露她数十年的翡翠雕刻经历。
 

  翡翠和大部分玉石都不一样,它的颜色多彩、石质多变,不能像白玉一样,可以按照画好的图纸一直往下做就可以了。在翡翠雕刻过程中经常遇到碰到做到一半,原料下面出现来其他的颜色,那时就要适当的改变构思、变换题材来适应这个原料。这非常考验雕刻设计者的艺术造诣和应变能力。另外,而且一块原料可能在雕刻的过程中,会发现下面的种水都在变,翡翠的每个分面种水差异较大,一般面向太阳的面,种水就好一点,那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阳面。
 

  翡翠雕刻显示的不仅仅是雕刻师的高超技艺,更多展示的是作者的奇思妙想,翡翠颜色多样,有俏色的原料就可以根据它的颜色特征设计,会更好的体现它的艺术性。
 

  “儒学在我们国家传承几千年,我最推崇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翡翠雕刻也是这样的,每块翡翠的形成都是数万年,它不仅仅是我们创作的材料,更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贝。面对每一块原料,我们都要考虑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它的天然美感,如何能够通过设计让它原有的瑕疵变成点睛之笔,最终设计出适合它的独特图案和造型。所以我们要因材施艺,根据原料来设计题材,而不能说定好了题材再去找原料。翡翠的颜色、石质都是多彩、多变的,一定要根据它的特质充分发挥它潜在的艺术价值。普通的材料若配合适合它的完美设计,也可能会跻身顶级艺术品之列。”高英女士一句简单的因材施艺,囊括了她多年的翡翠创作理念,但是这简单的四个字,她用了三十余年的青春去挖掘因何材,施何艺,且乐此不疲。
 

  奇思妙想固然重要,但要在传统的中国题材上做出与众不同,才更显雕刻师的功夫。
 

  “中国人佩玉讲究寓意,翡翠自进入中国后,很快就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吉祥如意,富贵有余,所以翡翠雕刻大多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题材的重复就要求表现手法与众不同,否则相差无几的原料,大家都雕刻弥勒,千人一面,那藏家为何一定选中你的作品呢?如果造型上、装饰上变化一些,使它与市场上的同题材作品不一样,不仅藏家会眼前一亮,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市场价值。”小细节上见巧思,也是高英女士的独特体会之一。

 

Tags:翡翠   于民   现象   大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