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谢稚柳先生的公子谢定伟编印的《谢稚柳书信集》于去年底发行;书中收集的内容均为谢稚柳先生致家父吴灏(子玉)之翰札,这些信札的资料是我多年前整理的,由1971年开始长达十多年师徒之间的书信往来,无论从资料性或书法研究方面的角度而言都是比较珍贵的。说起谢稚柳先生,属我的师公辈;家父早于1954年由李天马先生介绍认识谢公并拜师门下。1966至1971年动乱期间断绝音问。谢公于1967年遭批斗抄家,夫妇被隔离,1968年被罚在上海博物馆扫楼梯,打扫期间每得诗句,并戏称为“楼梯诗”。1969年因眼疾、脑疾而撤销隔离,遂得解放。1970年开始研究唐人书法,并对张旭《古诗四帖》情有独钟。
谢公早年独爱陈老莲,凡书法、花卉、人物俱习老莲,书法尤甚,然无陈之高古奇崛、拙朴恬静,而偏重于潇洒风流,飘逸遒劲。
上面提到其于1969年(时年60)突发眼疾(白内障,眼睛怕光,常流眼泪,医生劝其要戴墨镜),脑疾(血压高,脑血栓,血管粥样硬化,面部神经局部瘫痪,常眩晕,要吃“脑脉通”),故有“此后向工笔画告别”之叹!往日的陈洪绶体也属工整含蓄内秀一路,其时已无能为力了;转向粗豪成为必然。1970年开始,谢公从唐人法书入手,以张旭《古诗四帖》为师,终日浸淫其间,下了不少苦功。绘画方面,亦以徐熙落墨法为宗,一改以往的工整娴雅,蕴藉风流,劲健清润,酣畅洒脱;而变得水墨淋漓,雄豪伟岸,粗壮厚重,浑茫肃穆。谢公有《落墨》诗云:
已褪怀中旧笔痕,
自沈冥思返清真。
工无多让江南格,
杂彩缤纷落墨新。
还有《论徐熙画》诗云:
纤细霜毫重写真,
黄家轻色得清新。
百年画笔归天水,
已绝江南落墨人。
时家父亦作《和谢稚柳师论徐熙落墨七绝还寄》:
翠微空影入梦痕,
想见当时落墨真。
妙笔信非徒用力,
只缘灵变笔头新。
1971年起,家父重新与谢师通信,第一封信字体还保留陈老莲的样式,及后则已变为张体,可见其意已决,其志益坚。时作《蝶恋花·观张旭草书戏题》:
意兴偏随沉醉好,墨未浓时,书被催成早。舞袖临风杨柳袅,鸾笺笔阵蛇柔扫。 揾发飘烟成一笑,无尽流光,总是抛人老。头上霜丝梳更少,酒痕应褪狂颠草。
张旭与徐熙一样,墨迹几无存世,而《古诗四帖》亦成孤本,此本历来亦备受争议;谢公于1971年撰文《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逐一分析了其来龙去脉;历代鉴证中提到明代丰坊提出的问题:谢灵运(古诗四帖一说为谢灵运所书)不可能预先写庾信的诗(《古诗四帖》里前两首诗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从而否定了谢灵运所书的说法。另外,董其昌以为:“狂草始于伯高(张旭),谢客(谢灵运)时皆未之有也。”并说此卷与“烟条诗”、“宛(陵)诗”(现已不复见)属同一笔法。意思是晋代未有狂草,至唐才出现,而张旭书法在唐代已很少见到了,所谓:“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董其昌还赞《古诗四帖》:“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力顶千钧,倾势而下,无纤弱浮滑之笔,行笔婉转自如,跌宕起伏,动静交错……”至于张旭的书体风格,杜甫有《张旭草书歌》云:
锵锵鸣玉动,
落落长松直。
连山蟠其间,
溟涨与笔力。
谢公还着力解释诗的含义,说“玉动”指书势的快慢有节,“松直”指风骨苍劲矫健,“连山”指形态的回旋起伏,“溟涨”指笔力波澜壮阔。并说:“从此卷的书体而论:在用笔上直立笔端逆折地使锋埋在笔画之中,波澜不平的提按,抑扬顿挫的转折,导致结体的动荡多变,而腕的运转,从容舒展,疾徐有节,如垂天鹏翼在乘风回翔”。谢公还说米芾曾大骂张旭:“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是过于褊狭,尝困于“宝晋”绳索。形容颜真卿的行笔是真率的;怀素《自叙帖》如瘦劲之鹭鸶;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是柔而促,《夏热帖》则是放而刚;黄山谷温凝俊俏;张旭为神皋奥府。
谢公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为据,把张旭此卷子形容成“神皋奥府”,可谓神圣的学习榜样,被视为取之不尽的书法灵感源泉。于是把整个卷子勾摹一过,天天临习,日日揣摩;往日的陈老莲书体已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除《古诗四帖》以外,谢公还对黄山谷的《诸上座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柳公权的《蒙诏帖》感兴趣;说《蒙诏帖》“意态雄豪,气势遒迈,不仅是柳书之杰构,也为唐代法书中的典范风格”。并把《诸上座帖》与《古诗四帖》作了比较,觉得黄山谷受张旭的影响多于怀素。他曾与沈尹默先生论书,沈言书法首先要能悬腕,黄山谷所谓:“腕随己意左右”,这才灵动,提按自如,左顾右盼(沈这里非指小字)。
说来也奇,谢师公在书画风格方面的转变非常神速,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即来了个大转变;是由于眼疾?眩晕?年纪大?还是人与心俱老的缘故?告别工细趋向粗放是必然的,这是年龄使然,故其额其居曰“壮暮堂”以表其心志。其醉心于唐人书法雄豪伟岸,时代的剧变也是促使其转变的巨大推动力。
谢公每日勤于练习,不断揣摩;走笔方面用所谓雄鹰回旋的姿势,使字体显得“圆转迟重”,从而追求浑朴厚重的效果,左顾右盼亦非常妥帖,深得张旭《古诗四帖》雄强奇伟,笔势纵逸,有如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特性,其书体亦可从其写给家父的信札中见其概略。1971-1976年这段时间相对比较悠闲,有空余时间就写字作画,写写文章种种花,不亦乐乎。其间每每与家父有诗词唱和,频有来信,一般一星期一通,密则一星期两通,家父则自制信笺用工楷回复。可惜谢公经历过往运动后,从不敢保留朋友们的来信,看完即毁掉,生怕留作“证据”。而那时的谢先生,生活亦属穷困,过往作画写字都对纸笔十分挑剔,如今无论精粗,甚至厕纸、边角料亦能派上用场。
谢公的字体从1970年代初来个大转变之后,自始趋枯老,没有太大的改变;80岁后变得老硬,这属年龄所限,况其手常颤抖不能自制,所谓”风腕“,走笔已有点失控,结体出现松散的情况,故暮年与家父谈及其早年的笔墨时,无不感慨万千,少日风流蕴藉,如今无复已矣,已失却往日的精力与情愫;盖书画艺术都以写心为主,心情已老,书画亦老,世间万物,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尤以老与少迥异。
猜你喜欢
- 2014-08-15 慈禧太后晚年六尺书法作品展出 用笔精炼老辣
- 2014-08-01 谁帮晚年吴昌硕代刀?
- 2014-03-28 夫人谈朱德群:晚年患脑血栓仍眷恋绘画
- 2014-03-12 台北张大千研究专家巴东:解析张大千晚年怀乡艺术作品
- 2014-02-20 纪念张大千逝世30周年揭秘张大千的晚年岁月锲而不舍不断创新
- 2014-02-11 张大千画展在京举行两幅晚年画作首次亮相
- 2014-02-04 嘉德秋拍拍出董其昌晚年富春山居图
- 2013-09-24 说说晚年齐白石有多好色
- 2012-02-23 徐渭晚年高傲孤僻 《水仙图》缺乏豁达感
- 2011-07-01 毕加索——用陶艺做伴的晚年
- 搜索
-
- 02-18“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03-17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2010年1
- 03-17英国最大拍卖行首次在京预展抢滩国内市场
- 03-17乾隆官窑瓷瓶值天价?拍卖槌敲碎委托人休克
- 03-16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03-16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03-15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03-15国家出台行业标准 今后艺术品拍卖要挤水分
- 03-15怎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2
- 03-15中国艺术品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服务为先
- 1805℃1935年赖茅酒拍出1070万
- 1399℃“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349℃嘉德拍得名画是印刷品?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 252℃泉州古玩市场现状鱼龙混杂 未来前景看好
- 222℃缁堢?闆嗕綋缂鸿揣 鑼呭彴閰掗兘鍘诲摢鍎夸簡
- 220℃河南民权的“画虎村” 图
- 218℃砚台的选择
- 193℃浜氭床涔板?鎴愭磱閰掓媿甯備富鍔涘啗
- 167℃青岛东莱银行旧址5000万底价拍卖(图)
- 15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