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记者手记:走进埃及纸莎草纸“第一村”

兰亭书童 2014-12-14 收藏资讯 评论

      新华网开罗12月12日专电记者手记:走进埃及纸莎草纸“第一村”

      新华社记者郑一晗

      看到大片绿葱葱的纸莎草在微风中摇曳,记者知道自己已抵达了传说中颇具古埃及人生活韵味的卡拉姆斯村。卡拉姆斯村距离埃及首都开罗约100公里,人口仅有2万,却因出产闻名于世的纸莎草纸而声名远播。

      漫步于埃及著名的汗·哈里里老市场,或流连在尼罗河边的神庙古迹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被纪念品商店里独具特色的纸莎草画所吸引。这不仅是因为画中充满异域风情和神秘宗教色彩的法老生活图景,或画家浓墨重彩、精心描绘的花鸟风光,也因为这种纸张沉淀了几千年的埃及历史!

      曾经一度绝迹了上千年的纸莎草造纸技艺,如今在卡拉姆斯村不仅是人尽皆知的传统手艺,也成为村中绝大多数家庭的营生。

      5岁男孩艾哈迈德还没有上小学,记者到访当天他正在家中帮母亲完成纸莎草纸制作的一道特殊环节。尽管身体瘦小,但他娴熟地用铁锤将早就浸泡黏软的纸莎草茎秆捣碎,横竖分两层叠放,如此一来一张湿漉漉的纸张便初现端倪。

      村中很多像艾哈迈德一样的孩子都会制作纸莎草纸。有意思的是,由于纸莎草纸制作工序繁多颇需耐心,对纸张颜色和纹理的处理也需细心,所以妇女们成了很多造纸作坊的主力。从田间的种植、收获,到茎秆的切割、剥皮,再到作坊内浸泡、碾压……一张干燥细致、韧性十足的纸莎草纸,常常浸透着村民们几个月的汗水。

      “我们从小就学习这个活计,不仅因为它是致富的手艺,也是对古埃及历史文化的传承,”45岁的纸莎草纸作坊主人哈巴·赛义德·穆尼尔对记者说,“卡拉姆斯村民在从事纸莎草种植和纸张生产的同时,都怀有向世人普及纸莎草纸制作工艺,传承古埃及文化的情怀。”

      文献记载,古埃及人是最早用纸莎草作为造纸原料的,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后来这种纸张传播到其他地中海沿岸国家,大量珍贵文献通过纸莎草纸得以保存。如今,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里就珍藏着数万件纸莎草纸古代文献。

      在使用了长达4000年后,这种造纸技艺竟失传了。从18世纪开始,很多科学家试图复活这项技艺,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左右,以著名埃及学者哈桑·拉吉布为代表的研究者才经过艰辛试验,揭开了纸莎草纸制作工艺的面纱,并将它在旅游行业大力推广并形成繁荣的产业。

      “纸莎草是30年前传入卡拉姆斯村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纸莎草画需求的增长,村里的纸莎草纸产量不断扩大,”赛义德站在自家的纸莎草田里回首着往昔。据悉,兴盛时全村有1500多个家庭作坊,生产的纸张不仅销往埃及各地,还受到意大利、法国等地买家的欢迎。

      近年来埃及政局动荡,对旅游业影响很大,这让卡拉姆斯村的纸莎草纸生意经历了寒冬。“作坊里的雇员从20人锐减到两人,月收入也骤减,”赛义德无奈地说,村里很多家庭都和他一样为生计发愁,年轻人开始到外地找工作,过去清一色的纸莎草田很多也变成了小麦、水稻和苜蓿田。

      不过,赛义德说他对纸莎草纸作坊的未来很有信心,因为埃及国家的整体形势正在变好。“我还会继续向我的孩子传授这门技艺,因为纸莎草纸和纸莎草画形成的文化已深入到我们的血液里了,”他说。

Tags:莎草   埃及   手记   走进   记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