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文交所:文化与金融资本对接的困局和前景

兰亭书童 2015-03-11 艺术市场 评论

  以金融创新、促进艺术品交易繁荣为目的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因交易的异常火爆,使得文交所在国内一如黄河咆哮,野蛮疯长。而就在艺术品份额交易炙手可热的同时,文交所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媒体、专家和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这期间,有关艺术品份额交易由谁监管,是否存在非法经营,是否在钻法律空子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被过度追捧、聚焦热炒、推至风口浪尖的文交所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文交所能否担当起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对接的重任?艺术品证劵化和份额交易的模式是否可行?如何理性看待涉水而行的文交所在艺术品金融化路上的是是非非,如何探索一条乃至多条成熟有效的“文化 金融”的路径,一时间成为各方争议和探讨的话题。

  文交所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不少是探索中的问题,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文交所的发展已经破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主要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对饱受质疑的文交所而言,即便各种声音或许不一定准确,甚至有失公允,但这并不重要,毕竟多些理性的分析与评判,对于厘清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的认识,对于文交所的规范运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股价一月上涨17倍引发民间资本狂欢

  如果不是2011年以来数宗艺术品股票交易的火爆程度让人咂舌,恐怕早在2009年9月17日便已注册成立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至今仍难引起高度关注。

  一个多月时间,股价上涨17倍!这便是发生在天津文交所的真实案例。

  3月17日,天津文交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即日起,编号20001的《黄河咆哮》与编号为20002的《燕塞秋》两项上市艺术品“股票”,实行特别停牌,复牌时间另行通知。

  迫使上述两只艺术品股票停牌的,是其飞涨的股价。《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于2011年1月26日以发行价每份额1元推出,截至3月16日,已分别上涨至17.16元和17.07元,涨幅达17倍之多。

  3月24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复牌。当日,《黄河咆哮》开盘价17.30元,最高冲至18.70元,报收于15.44元,跌幅达10.02%,换手率达108.63%。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市场参与程度异常火爆。从最初的300户发展到现在的47860户。按招行金卡的开户规定,客户必须存有5万元现金,才能具备开卡资格。因此,按每人5万一个账户的保守估计,预计已有23亿资金进入市场炒作。

  自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诞生后,几件份额化的投资艺术品被市场疯炒,连A股市场的不少牛股也是望尘莫及。

  

Tags:金融资本   困局   对接   文化与   前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