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市场走红大江南北,哪怕股市楼市双低迷,风景这边独好。然而,造假行业也前所未有的发展起来,让卖家得意买家愁。
在2010春季嘉德拍卖会,张大千一幅泼彩作品《爱痕湖》拍出1.008亿元的天价。名人书画转手几次之后,就产生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巨额利润,难怪有人惊呼“艺术品暴利仅次于军火”。
利令智昏,而暴利之下必不太平。有人煞费苦心地制造字画、玉器、陶瓷的赝品,以假乱真来牟利;有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掷千金,最后购得一堆假画假玉,苦不堪言。
赝品横行伤人心
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高回报以鱼目混珠的高风险为代价。对于古玩书画中的真品,有人认为只占百分之五,有人认为只占百分之一,有人认为只占万分之一。同时,高仿品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超,有时鉴定专家都难辨真假。
目前,大洋彼岸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艺术品展览。国家美术馆向来收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它现在向公众展示的40件“前世界名画”全是赝品,而曾经却被该馆当成了宝贝。鉴定专家通过X光探测、色素分析、木材的年轮分析等技术,才最终揭开这场惊天骗局。
英国国家美术馆拥有处于时代尖端的技术也有博闻多识的鉴定专家,曾经也被假画蒙蔽住了,更别说行业经验不足的普通投资者了。
吴冠中《池塘》赝品油画一事在收藏界和拍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一投资者在拍卖会上花230万巨款购买吴冠中画作《池塘》,拍得画作后有人质疑可能有假,后来主人带着油画找到吴冠中先生,吴冠中认定该画系伪作并在外裱玻璃上题写“此画非我所作”。
一心投资艺术品,偏偏出手就是赝品的案例已经见怪不怪,并不是缺少火眼金星,可恨造假者的招数层出不穷,极尽作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