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当代艺术市场:反弹还是反转 201

兰亭书童 2015-03-12 艺术市场 评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涌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仅进入了准亿元时代,更改变了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结构,使得当代艺术品向“投资品”更靠近了一步。在这个舞台上,话语与欲望并存,喧哗与骚动同在。

      但正如乌利·希客说的,收藏如果只是为了投资,那就要慎之又慎,因为很大部分的收藏作品和艺术家也许将来都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但是作为收藏家,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做这些事。

      国际上对当代(contemporary)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而现代(modern)艺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1945年之前至印象派的艺术。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八五新潮”以来人们把“新潮美术”、“现代艺术”、“前卫艺术”等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更多的是指1979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也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艺术品市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板块。不过随着2009年的经济行情回稳,当代艺术又开始逐渐回到价格上涨的路径。

      2010年6月初,梅摩指数发布了最新的市场跟踪指数,从同比增幅的角度看,当代艺术品的涨幅达30%,远高于印象派17.7%和古代大师作品18%的涨幅。另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2010年春季拍卖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23.1973亿元,与去年秋拍(15.8666亿元)相比增加了46.2%,同比增长60%。从整体走势来看,油画及当代艺术成交总额自2008年春季下滑至2009年春拍跌到谷底后止跌上扬。

    不断上扬的价格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步晚于西方,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品作为高端商品购藏已然初显端倪。

      1989年,现在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岳敏君)成员的王广义把一张画《毛泽东AO》卖给了一个叫宋伟的老板,得到了一万块钱,在当时这个价格已经让他不敢相信。而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在2006年,他的政治波普类作品的价格出现了急速上涨,纽约苏富比推出的《大判·波普艺术》成交价为198万元,香港佳士得推出的《Rolex》更是以416万元的价格创下了纪录。

      其实王广义的价格上涨幅度与F4的另一个成员张晓刚相比并不算太高。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起,张晓刚一直在创作他的《血缘:大家庭》系列,这套仿如“文革”时期合家老照片的油画系列也成为艺术家的标志作品。当时张晓刚一幅画的价格也就是几百美元或几千元人民币,但是今天,他已经成为天价作品的代名词。

      2006年3月31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引起了全场轰动。这幅作品当天估价在25万美元至35万美元之间。开拍后不久,两名买家各不相让,喊价一路攀升。经过几轮激烈叫价后,作品最后被一位新加坡藏家以接近最低估价4倍的97.9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9.79万元)夺下。

      这一近百万美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成交价的最好成绩。而在2000年时,他只有一幅出自“大家庭”系列的作品成交,作品平均价格为每平方尺9167元人民币。苏富比亚洲及澳洲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当时表示,张晓刚的这一幅天价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风向标”。而艺术评论家牟建平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出色表现,反映了中国传统书画一支独秀的局面已被改变,当代油画后来居上,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一座“未曾开发的金矿”。

      种种事实也表明,在《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的拍卖天价出现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高潮迭起。北京保利2006年秋季拍卖会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经过激烈的竞投之后,以2200万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

 

  

Tags:当代艺术   中国   作品   艺术   艺术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