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看拍卖公司春拍得失 赌注还需压对领域

兰亭书童 2015-03-12 艺术市场 评论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

      众所周知,不久前在伦敦和纽约结束的拍卖季颇见惊人纪录,而在这两座城市大放异彩之前,北京与香港的拍卖会上也是纪录连连。如今正逢市场每年的“假日”,我们借此来回顾一下北京与香港的拍卖季,更深地认识一下那些纪录的意味所在。

    香港佳士得创下纪录6月份,在香港为期6天的拍卖会上,佳士得创下36.5亿港元(4.692亿美元)的惊人纪录,不仅对该行来说是个纪录,亦足以彪炳这座城市的拍卖史册,打破了香港苏富比在4月创下的34.9亿港元(4.47亿美元)的拍卖纪录。两大拍卖行的成绩都胜过去年春拍的结果——佳士得取得了59%的突破。

    北京却更胜一筹

    去年,北京的保利和嘉德两大拍卖行轻松地令香港的拍卖市场相形见绌。2011年春天,北京再度显露出其霸主地位。本季保利的拍卖总成交额共计61.3亿人民币(9.4786亿美元的天价),几乎是佳士得总成交额的两倍。作为中国最老牌的拍卖行、保利的主要对手嘉德位列其次,但仍以53.23亿人民币(8.23038亿美元)的成绩击败香港佳士得。  在全世界范围内,佳士得和苏富比无疑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据法国Conseil des Ventes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保利如今已位居第三位,嘉德则位居第四。总的说来,有10家中国拍卖行如今已进入国际20强榜单。

    在多样性、品质和影响上,香港仍具作为国际市场的优势

    尽管单纯地从财务情况上看,北京的拍卖行轻松获胜,香港在拍品的多样性和品质上却仍占优势,在国际参与度上也是如此。在诸如中国瓷器和当代艺术领域,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品品质胜过在北京的任何拍品。同时它们举办名酒、珠宝和名表拍卖会,在种类上也成功地胜过中国大陆。同时,北京的拍卖行几乎是专门为迎合大陆买家,香港则如以往一样扮演着国际枢纽的角色。今年春天,苏富比拍卖行中国艺术品和瓷器的得胜买家中有50%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在佳士得则有60%。在除中国传统现代绘画以外的所有领域,香港的拍卖行在品质上的保证都居于首位,吸引着国际上的买家和卖家。

    香港与北京共创中国绘画拍卖新纪录

    今春中国绘画拍卖的惊人纪录由两地市场中的亚军——香港苏富比和北京嘉德——分别创下。苏富比今年4月的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拍卖会上惊喜连连。在这场近乎完美的拍卖会上,有些艺术家创下个人作品拍卖的新纪录,张晓刚1988年的画作《生生息息之爱》以1000万美元成交,也创下在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拍卖新纪录。  同时,在北京,嘉德拍卖行的一幅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1946)以4.255亿人民币(6500万美元)成交,创下所有时代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纪录。  这两大拍卖纪录显示出本拍卖季的两大主要趋势——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持续强势和中国传统绘画市场的壮大(再壮大)。

    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强大而国际化的市场地位依旧

    今春,中国当代艺术再度证实其稳健势头,气氛活跃的拍卖创下一批纪录。来自中国大陆的金钱投入这一原属欧美藏家独享门类的同时,国际玩家的影响力也依旧未减。苏富比尤伦斯藏品专场拍卖会上,成交价位居前10位的拍品有4件(包括最高价拍品)被非中国藏家拍得。  各国买家都较2007年的火爆期更有选择性地购买,而不像当年任何有点儿出息的中国艺术家都能烧起投机之火。如今的藏家们热衷于功成名就者,却不拘于张晓刚、刘小东、曾梵志这样的大牌,而是追求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有重要性的名声稍逊的艺术家,或是专攻在反响较好的画廊展览中有过记录的年轻艺术家和崭露头角的新人。所以拍卖纪录出自黄锐、张培力和余友涵等当代艺术的开山人物,李松松和杨泳粱等年轻选手也创下了空前的纪录。

  

Tags:赌注   还需   得失   拍卖公司   领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