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春季拍场弥漫怀旧风 书画成避险工具(图)

兰亭书童 2015-03-13 艺术市场 评论

 

      尽管时尚杂志的封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曾梵志、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家明星的身影,但当代艺术,依然难掩被普遍冷落的无奈境遇。从2009年开始启动的对传统书画 “怀旧趣味”的追捧之风,更强劲地在中国艺术市场上流行;而大部分热钱,也几乎都流进了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板块。如今,拍卖场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是仇英、吴彬、黄庭坚和张大千……

黄庭坚的《砥柱铭》

    4.3亿元的震撼

      2010年6月3日晚11时15分,随着拍卖师的一声落槌,40分钟的激烈竞争尘埃落定,在场千余名藏家共同见证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纪录的诞生。

      黄庭坚的《砥柱铭》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上以4.368亿元成交,不仅打破了去年保利拍场诞生的1.69亿元的国内艺术品成交纪录,而且远超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英国伦敦创下的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发展了17年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终于迎来了第一个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的黄庭坚是书法界公认的“宋四家”之一。这卷《砥柱铭》近600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现存最长的黄庭坚大字行楷。台湾地区书法研究专家傅申先生撰写近2万字的学术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确定该作为黄庭坚大字行楷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间的产物。手卷上有宋王厚之、贾似道,明项元汴等历代著名收藏家的钤印,卷后最早的题跋距黄庭坚去世不足50年,不仅佐证手卷为真迹,更增加了5件罕见的南宋书法作品。而手卷内容是唐代魏征的《砥柱铭》,意在勉励后学,是黄庭坚道义精神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去年,当人们还在惊诧于八大山人《仿倪迂山水轴》所创下的8400万元成交价时,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就以1.34亿元成交。接着,宋代曾巩《局事帖》拍出1.08亿元,首次打破国内中国书法拍卖成交纪录;继而《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也以1.008亿元成交。最后,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更以1.69亿元拔得头筹。仅2009年一年,过亿的中国书画拍品就达4件之多。于是,艺术品市场和传媒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惊呼“亿元时代”的到来。然而,仅数月之隔,2010年春拍就以黄庭坚的《砥柱铭》刷新了中国书画世界拍卖成交记录。

    书画成避险工具

      4.3亿元的天价照例会引来普遍的“口水战”,比较集中的论辩话题之一,便是“目前的传统书画市场已到达6000点了吗”?后市的发展目前谁也无法下结论,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著名大藏家张伯驹收藏《平复帖》时,据传买进的价格为60根金条外加盐业银行作抵押;而收藏《韩熙载夜宴图》的代价是550两黄金,这笔钱当时可在北京东城区附近买一处四进院的大宅子——如果粗略换算成今天的房产价格,至少要达到上亿元人民币了。

      仅仅这样比较的话,今天创造的中国书画天价纪录,无非就是国内收藏界对于自家艺术精品长期低估后的价值回归。

      记得郎咸平教授之前曾发布观点:“黄金没有豪宅保险”。他的论据也是民国的例子:“民国初年,一两黄金可以买二亩良田,五两黄金买北京一个四合院。100年后的今天,一公斤的黄金等于25万元人民币,只能买北京四合院落的一个厕所。如果你在100年前没有买四合院,而保存五两黄金,那你今天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

      如今这个世界上巧合的事情越来越多,去年在香港,曾有一位内地富人花费4.39亿港元买了615.8平米的一套豪宅,平均每平米71.28万港元——同样创造了一个全球天价纪录。

      不过,千万别一相情愿地以为他是“傻有钱”。

      大部分媒体去年就开始放言所谓的“经济回暖”观点,其实,在那些“聪明的”富人眼里,也许危机才刚刚开始。所以,他们早就开始了未雨绸缪的布局——买豪宅和艺术品。

      专家告诉我们:每逢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社会财富就要重新分配一次。尤其从今年开始,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厉害,更会加速财富的重新分配。于是,更多有钱人、富裕人士通过投资最保值的高端楼盘、艺术品,达到避险的功能。

 

  

Tags:黄庭坚   亿元   砥柱   艺术品   成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