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回望民国时期收藏大家:好之既笃藏之甚精

兰亭书童 2015-03-13 收藏资讯 评论

  20世纪初的中国,战乱频仍,国家收藏力不从心,国宝大量流落民间,因而掀起一股民间收藏热。于是收藏界涌现了诸多收藏大家——庞元济、溥儒、关冕钧、罗振玉、叶恭绰、刘靖基、吴湖帆、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张伯驹、张珩、钱境塘、刘海粟、钱君、张学良、金城、夏衍、张宗宪、王己千等,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珩、王己千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收藏富、品类精、影响大,被誉为“20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

  张大壮为沪上知名的近现代画家,是上海中国画院4个创始人之一。他在绘画上功力深厚,尤擅花鸟,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之一。张大壮的艺术成就与他的工作分不开,受张家世交、收藏家庞元济的赏识,从19岁起,他便在庞元济的“虚斋”管理书画,主要是鉴定编订书画录。他日夜浸淫于古代书画中,饱览了上至宋元、下迄明清的无数名家书画真迹,心摹手追,认真临写,得以渐入堂奥。其实不惟张大壮,在庞元济“虚斋”工作过的还有陆恢。张大壮在“虚斋”呆了10年,陆恢一干就是20年。此外,张砚孙、张唯庭、吴琴木、邱林南都曾为庞元济掌管过书画。于此也可见庞氏收藏之富有。

  庞元济(1864—1949年),一代收藏巨擘,为“六大家”之首。其收藏书画数以千计,被王己千称为“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在收藏界与张伯驹并称为“北张南庞”。他编著的《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是从其藏品中选择历代精品634幅加以著录。庞元济的收藏主要进入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在全国几大著名的拍卖公司每年的春拍、秋拍古代书画作品专场上,也常有“虚斋”的收藏品。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幅从美国回流的元代画家王蒙的《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该画即是“虚斋”的藏品。一幅被溥仪带出宫外、有庞元济鉴藏印的清代恽寿平所画的《载鹤图》,在北京保利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也拍出761.6万的高价。

  张伯驹(1898—1982年),字丛碧,河南项城人。其父张镇芳在袁世凯当总统时为署理直隶总督,因与袁世凯同为项城名门,于是娶袁氏之妹为妻,结成通家之好。张伯驹少年时曾与袁世凯4、5、6、7诸子一同就读新学。与溥红豆(溥侗,清宗室,曾袭镇国将军爵)、袁寒云(袁克文,袁世凯次子)、张汉卿(学良)并称“四大公子”。张伯驹的藏品著录在其《丛碧斋书画录》中。藏品精粹,多是国宝级的,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绘画和书法,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晋代陆机的《平复帖》以及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卷》、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子昂的《章草千字文》、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宋杨婕妤的《百花图卷》、马和之的《节南山之行》等名作。张伯驹将这些藏品都捐献给了国家,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吴湖帆(1894—1968年)于书画等文物收藏方面的贡献巨大,画家中应推为第一人。其祖父是清朝的显宦、金石大家吴大徵,家中收藏极富。吴湖帆的鉴藏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名噪一时,著名鉴定家王季迁、徐邦达皆为其入室弟子。他藏室的多种雅号,都是从珍贵藏品上得来,因他藏有宋黄山谷《太白诗草》卷和宋米芾的《多景楼诗》,故有“迢迢阁”;因收藏欧阳询的4幅字帖:《虞恭公碑》、《化度寺》、《九成宫》、《皇甫诞》,故有“四欧堂”。此外,他的藏品著名的还有唐怀素草书《千字文》、宋高宗赵构的《千字文》、宋刘松年的《商山四皓图》、元赵子昂的《枯木竹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和《浮峦暖翠图》、王蒙的《松窗读易图》等唐宋元名迹,至于明清及近代字画更是举不胜举。吴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他收藏的状元扇,共收藏有清代状元扇70多柄。

 

  

Tags:回望   民国时期   收藏   既笃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