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谈藏友上当:抓住藏友的虚荣心理和贪念

兰亭书童 2015-03-13 收藏资讯 评论

  近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一家拍卖公司以虚抬参拍藏品的市场估价,从而骗取藏友高额服务费的事件。看后让人颇有感慨。

  民间有句俚语叫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所以有数千名藏友上当受骗,其原因主要是:拍卖公司抓住了藏友的虚荣心理和贪念。

  收藏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社会活动。但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则把收藏行为单纯地理解成了“一夜暴富”、“囤货居奇”的投资渠道和快速实现发财梦的“终南捷径”。不可否认,在收藏过程中,确实有些藏友通过藏品交流而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如此狭隘地理解收藏行为,必然会使收藏活动本身打上了“功利”的烙印。一些不法之徒正是抓住了藏友的这处“软胁”,而开始实施骗术的。

  我认识一位藏友,他集藏古币多年,对古币可谓“略知一二”。他淘到一枚莽朝的“五铢钱”,自己多方研究,认定是真品。“五铢钱”目前的市场售价也就是数千块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家拍卖公司的鉴定“专家”,对方“鉴定”后告诉藏友:这枚“五铢钱”市场估价在30万元以上!藏友当时就乐蒙了!于是就交纳巨额“服务费”委托拍卖公司进行“拍卖”,结果“拍”了3年也无人问津,而这位藏友却白白搭进去6万多元。藏友最后想明白了:自己钻进了对方事先设好的圈套。而出现这种后果,责任首先在收藏者自己这边。因为作为收藏爱好者,掌握相关的鉴别知识是先决要素。就那位藏友来说,既是对古币“略知一二”,那么当“专家”给出“天价”时,他应该马上提出异议。可他最终还是被虚荣和贪念击败了。对于这类藏友,只能说他们是“功力”不够、“修养”不深、“道行”不高,被人“忽悠”也就在所难免了。

  时下,收藏市场日益红火。如此红火之下,急需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收藏活动、规范收藏行为:理性收藏。试问,收藏市场哪有那么多的“漏”可捡啊?哪有那么多的“一夜暴富”幸事啊?因此,作为收藏者,必须端正收藏理念,保持平常心态,用自己掌握的相关收藏知识去科学、正确地指导自己的收藏行为。不为“虚利”而冲昏头脑,也不为美丽的“光环”而迷失。否则,被“忽悠”是早晚的事。

  收藏,玩的是知识储量,而不是心跳和侥幸!(文/钱国宏)

Tags:上当   虚荣   抓住   心理   谈藏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