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三)

shxw 2007-12-14 书法入门 评论

78、“蒙、濛、矇、懞”字义怎样区分?

    “濛、矇、懞”三字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了,含义为“蒙”所代替。写繁体字时,这四个字应按字义严格分开。“蒙”有三个读音,即“mēng”、“méng”、“měng”,其本义为:“遮盖(如蒙蔽)、受到(如蒙难)、昏迷(如头发蒙)、民族名(如蒙古)、姓氏(如蒙恬)”。“矇”有两个读音:“mēng”和“méng”,本义是眼睛失明。引申义有:“猜想”(如瞎矇)、“欺骗”(如矇骗)。“濛”和“懞”都只有一个读音“méng”。“濛”的本义是“弥漫、模糊”(如溟濛、空濛)。“懞”的本义是“慤(què)厚”(善良厚道)。

    “蒙”的“遮盖”与“矇”的“眼睛失明”义项相近,故“蒙矓”也作“矇矓”。现在的“蒙眬”是简化字,繁体字不能写作“矇眬”。繁体字的“溟濛”也不能写作“溟蒙”。“蒙”虽没有简化,但具有简化字的因素。“懞”的字义基本已死,且它与前三字字义也无交叉。

    79、“儌”与“徼”有区别吗?
  “儌”与“徼”在读音和含义上均有差别。“儌”只有一个读音“jiǎo”,而“徼”则有两个读音,除了“jiǎo”之外,还读“jiào”。因为“儌■”(侥幸)也写作“徼■”,常让人产生误会。“徼”除了“徼■”之外,还有许多义项,这都与“儌”无关的。“徼”在读“jiào”时义项有二:一、“边界”,《史记·司马相如传》:“南至■牁为■”。二、“巡查”。《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中的“徼循”即是“徼巡”。

    80、“訶”与“呵”有何不同?

    “訶”与“呵”读音相同,义项也有相同之处。汉字简化时以“呵”代替了“訶”。繁体字“訶”与“呵”只在表示“大声斥责”之义时相通。其余义项则不能相通。如:“呵斥、呵唱、呵护、呵责”可写作“訶斥、訶唱、訶護、訶責”。“呵”的义项还有“呼(气)、哈(气)、惊叹”等。《集韵》:“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气出,亦作‘■’。”“呵气”不能写作“訶氣”,“一气呵成”不能写作“一氣訶成”。“呵”还可以作叹词“嗬”,“訶”则不能。另外,“訶”的简化字“诃”只能作“诃子”(一种树木或果实),别无他义。

    81、“蔑”和“衊”有区别吗?

    “衊”本义为“诬蔑”,汉字简化时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为“蔑”所代替。“蔑”的本义为:“小看(如蔑视)、没有(如蔑以复加)”。繁体字“誣衊”不能写作“誣蔑”,“蔑视”也不能写作“衊视”。

    82、“宁、寧、甯”怎样区分?

    “宁”是“寧”的简化字,由草书楷化而成。《王羲之草书诀歌》:“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宁”又是一个古字,读音为“zhù”,义为“门屏之间”。“宁”读“zhù”的音和义均由“■”代之。“寧”简化作“宁”以后,又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甯”。“寧”和“甯”古来就有义项相通,但各自又有不同的含义。在“宁可、安宁、难道”等义项上均通用。但“甯”还有“地名、姓氏”等义项不能与“寧”通。《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水经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这两部典籍中的“甯”均是古时地名,都不能写作“寧”。

    83、“厖”是“庞”的异体字吗?

    “厖”不是“庞”的异体字。“庞”的繁体字为“龐”。“厖”与“龐”在“庞大、庞杂”等义项上有相通之处,但“龐”还有“脸盘(如面龐)、姓氏(如战国时魏有龐涓,三国时有名士龐统)”等义项不与“厖”通。“厖”古时也是一个姓氏,但与“龐”不同宗。“庞大、庞杂”的繁体字可写作“厖大、厖雜”,但“面庞”不能写作“面厖”。(未完待续)

Tags:繁简字知识问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