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图说书史----隶书

shxw 2007-12-28 书法入门 评论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也称《汉鲁相请置百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立。石在山东曲阜孔庙,隶书,碑高7尺8寸5分,广3尺7寸。18行,每行40个字。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1062年)张稚圭按图记。现存最早拓本为明初本。

    《乙瑛碑》是汉隶中较为规整和成熟的隶书之一。所书笔法清晰,骨肉匀适,波磔分明,结体扁方整齐,端庄凝重,体态动人,点画粗细分明,充分体现了毛笔用笔的玄妙。书写中注重轻重变化,方圆兼备,稳重大方,活泼多姿,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汉隶之最”。

《封龙山碑》

    《封龙山碑》也称《封龙山颂》。东汉延熹七年(164年)10月立。在河北元氏西北45里王村山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隶书,15行,每行26个字。碑高6尺7寸4分,广3尺8寸5分,字径2寸余。有翻刻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隶》(中)收入。

    《封龙山颂》是东汉杰出的隶书之作,体势气魄宏大,用笔遒劲豪放,具有独特的阳刚之美。细品赏,用笔以篆籀笔意出入,雄强浑劲,写出了毛笔起伏的动律之感,并具有一种运动不息的气势。尤为可贵的是,它能雄放而含蓄,自然而不失规矩,生动地体现了它的个性与特色。从众多的汉隶中,它不仅具备隶书特有的形制与法度,同时更具备艺术之旨趣与特性。在汉隶中亦属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之一。

《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也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11月刻。摩崖隶书,20行,每行30、31个字不等,王升撰文。石现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石高9尺9寸,广7尺7寸。北京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石门颂》是当今书法界极为推崇的汉碑杰作。所书高古而奔放,苍劲而雄浑,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其灵秀、苍浑、洒脱、奔放集于一体,笔笔坚忍不拔,雄强浑穆,然结体布势,也是自然质朴,无丝毫雕琢排布之痕,它不仅具有放荡不羁的风神,而又具有雄迈豪宕之气概,令人赞叹称绝,视为至珍。

Tags:图说书史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