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四川提归还“四川美术学院”名称要求 川美川外将脱“川帽”?

兰亭书童 2008-03-14 书画院校 评论
成都市政协常委刘正兴最近向成都市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官方与重庆方面就“归还‘四川美术学院’名称”事宜进行协商。

    容易让人引发联想的一个消息是,最近重庆市教委公布了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补充内容,其中明确表示,拟积极推动四川外语学院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或“西南外国语大学”。


    有网民问道,川外的更名是否意味着重庆官方的一种新姿态———基于各种考虑,全面而主动地放弃“四川帽”、亦即川美也将改弦更张冠以“重庆”名号?


    川美副院长张杰表示,成都争“川美”名头的实质,其实是希望借助其品牌优势以打造自身的艺术高地,“重庆方面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事出凑巧? 成都的取与重庆的舍


    3月5日,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静谧的校园一如往常。


    著名的坦克库里,不时有人夹着画板进出。当记者拿起相机抓拍两名女生从笨重坦克前走过的镜头时,一名保安从附近岗亭里走出,瞄着附近一个“机器人”雕塑,悠闲地自言自语:“机器人,机器人。”


    也许,学习或工作在这里的他们都未曾意识到,“四川美术学院”中的“四川”两字,其实凝聚着川渝两地人某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结;他们也多半还不知道,和川美一样带着“四川”这一顶帽子的四川外语学院,也许很快就将“脱帽”———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或者“西南外国语大学”。


    这一天,四川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川美副院长张杰教授的心里“也别有一番滋味”。“实际上,从重庆直辖至今,川美的师生并没有就院名是否更改进行过什么讨论,但是外界舆论尤其是媒体一直都很关心。”张杰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对记者说,四川方面想要回川美的牌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警觉”。


    也许,这位多年来一直在川美工作的艺术家,比很多川美师生都更清楚:戴“四川帽”还是戴“重庆帽”这样一个选择,可能让川美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最近的一次,是在重庆刚刚直辖的时候。很多人提出,“没在四川境内了,改名吧。”


    张杰说的有人想要“川美”这个牌子,是指今年1月成都市政协会议上的一个提案。当时,作为成都市政协常委的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正兴,向成都市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官方与重庆方面协商“让川美院名回川”事宜。


    在成都媒体披露了刘正兴的提案内容后,重庆部分媒体跟进作了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川渝两地许多人的关注。


    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一个消息是,最近重庆市教委公布了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补充内容,其中明确表示,拟积极推动四川外语学院更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或“西南外国语大学”。而相关消息人士透露,教育部对此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意味着,川外将很快放弃“四川帽子”,而川美届时会是重庆唯一的“川字头”高校。


    由于媒体的介入,川外即将改名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


    有网民问道,川外的更名是否意味着重庆官方的一种新姿态———基于各种考虑,全面而主动地放弃“四川”称谓、亦即川美也将改弦更张冠以“重庆”名号?


    为此,川美先后数次通过媒体表态,“川美校名现在不可能更改”。


    一个是政协提案,一个是教委规划,两个“官方事件”正在民间发酵,使得成渝“口水仗”再次在网上打响。要“四川”还是要“重庆”这样一个命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川美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在不自觉中承受着其不该承受之重。


    “现在来争论改不改名,实在是太没有必要!”张杰回应说。


   走近川美 “现实尴尬”与历史烙印


    在张杰的印象中,川美内部讨论校名仅在重庆直辖之时有过。“当时,市委和市政府高层都表示,川美改不改名由学院自己决定。”张杰回忆,学院开会讨论后,统一意见认为不改为好,遂沿用“四川美院”名称至今。


    在“还名”提案中,刘正兴提议要回川美牌子,认为地处重庆的川美扛着“四川”牌子“很尴尬”;如果把川美的牌子还给四川———即把“四川美术学院”改名为重庆美术学院,然后四川方面再自行组建一所新的“四川美术学院”。刘正兴还特别提到,川美的前身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就是在成都。


    追溯川美的校史可以发现,四川美术学院是由位于重庆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在1959年更名而来,而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则是由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和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部分系在1953年合并而成———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当时亦在重庆。由此看来,“川美前身在成都”的说法并不准确。


    尽管如此,拥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作为全国八大美术院校之一的川美,也的确无可避免地具有深深的“四川烙印”;“四川美院”在川美人心中,亦已深深地扎根———只不过其中的“四川”二字已经在更大程度上不再是一个地理上概念。


    如果从1978年进川美附中求学时算起,今年45岁的张杰,已经在川美呆了整整30个年头。这个“土生土长”的川美人坦言,“艺术观乃至人生观都是在川美形成的。我们对川美的感情,一般人难以体会。”


    作为四川画派一名著名油画艺术家,张杰心中的“川美”,已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字眼:“川美至今已培养了无数艺术人才,他们也不希望川美改名。”他担心,一旦川美改名,这些艺术家会失去“心灵上的某种依靠”。


    “就川美而言,这个名字本身有着深刻的历史痕迹,同时也是重庆直辖的一个见证。”在张杰的逻辑里,重庆的高校扛着“四川帽”并没有什么尴尬之处。在他看来,“四川美术学院”是一个整体,并不意味着学院一定要位于四川境内或者属于四川所有。“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要一提学校名字就跟行政区划联系起来。”


  “争帽”背后 关乎川渝“高地”建设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这样的说法,“院名争夺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刻的寓意”。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和全国八大美术院校之一,川美在重庆、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莫大的号召力。


    更为重要的是,川美成就了中国美术界著名的派系———四川画派。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周春芽、张晓刚……这些美术界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出自川美。正因为此,“四川美院”所蕴含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其作为一个校名本身,而成为包含多重意义的载体。


    根据张杰的说法,在西南地区,川美已形成一个艺术高地,成都争“川美”名头的实质,也正是希望借力川美的品牌优势以打造自身的艺术高地。而对于同样要打造文化高地的重庆而言,美术艺术是重要突破口之一,因此“四川美院”的名号不能丢。


    成都和重庆都聚集着众多的美术人才。公开资料显示,四川省美协有成员近2000人,重庆市美协1500人左右。两地在交流合作的同时,竞争也难免。关于刘正兴提议整合四川美术教育资源、成立独立的美术院校,张杰称,川大、川音、川师等都有自己的美术院系或专业,也能培养他们自己的美术人才,但成立独立美术院校就需要教育部批准,“可能性不大”。


    此次成都方面的政协提案,毫不隐讳地提出让川美改名,让包括张杰在内的不少人感到意外。


    “在重庆于1954年划转地方管理后,驻重庆的大区机构先后迁往成都。如果按刘正兴的‘回归原理’,那么诸如铁路局、民航局、石油、人民银行等西南大区机构都应回归重庆市。”网友“巴蜀才是四川”在华龙网发帖称,成都方面提议要回川美院名,有“破坏川渝合作”之嫌。天涯网友dslerr等也认为,“川外、川美的名字应该永久留在重庆,若干年后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毕竟它们是重庆行政区划调整最直观的见证。”


  就事论事 简单去四川化不可取


    在表示“理解川外改名”的同时,张杰强调,“虽然‘四川帽’的存在会让一些到川美开会或办事的人错买飞到成都的机票,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改名的理由。”他说,川美走小而精的办学道路,目前看来不宜像川外一样升格。


    张杰不太担心成渝两地民间的争论。他所忧虑的是,“‘川美’校名归属之争如果真的上升为川渝两地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将带来一些无法避免的负面作用。”对此,华龙网网友“小媚”更是直言,成都方面想要回“川美”名头是在搞“文化割裂”。


    “民间关于川美是四川‘遗产’的说法不准确,把川美的校名跟四川化联系起来也不应该。”张杰担心,这些争论伤害成渝两地人的感情,重庆决策层应予以重视。


    “川美目前不改名并不等于永远都不改名。以后如要办成美术大学,改叫重庆美术大学也未尝不可。”但张杰希望,在改名事项上最好顺应事物内在发展规律,不可强求。

Tags:归还   美术学院   名称   川外   四川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