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经典,找准路子,把握好传统经典。何谓传统、何谓经典?是颜柳欧赵,还是民间的残碑断碣?我个人理解,传统、经典应是经过千年洗礼流传下来的碑帖精华。而将残碑断碣当作经典那是另一回事。能流传下来的,我们都不能否定它的价值,书家要根据自己的性情,决定自己的选择。我习书,通过大量的临摹二王,对笔法和字法有了透彻的理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但文学艺术却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多种书体交相更迭、演变、发展,隶书开始衰落,楷、草、行代之而起,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裂变、重组、完善与成熟。通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众多书家的共同努力,行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更趋流美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二王行书,强调使转,笔画连绵,线条生动,极具韵致,体势纵横,结构变化,俯仰顿挫,上下映带,婉约妍媚,书写更自由、更有情趣、更有意趣,艺术性越来越强了,他们让书法走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二王父子是“尚韵”书风的代表人物,其特点是:萧散、简远、超逸、恬淡、平和、自然,魏晋时期那种“天人合一”的玄学思想,成就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高度,让今天的学习有了新的目标。魏晋时期那种“天人合一”的玄学思想及江淮地域和楚文化等影响,非常吻合我的学书思想和性情。我选择二王书风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在学习二王书风时,其重视笔法的研究。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就很好地诠释了用笔的关键,因此我在临习二王书法时首先讲究用笔,每一笔不敢懈怠,下笔强调古意盎然,流露的是自然真情,以此来体现晋风晋韵。
我在学书的进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写二王,而是广泛涉猎,如《伯远帖》、《韭花帖》、《月仪帖》等。我的字并不是纯粹的二王,而是在二王的基础上博取,通过对各种帖学的学习来体现我对传统经典的理解,进一步地升华。“偷取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屡魂”是我对书法学习的理解。
- 上一篇:铅华洗尽清气漫——王志《喉痛帖》赏读
- 下一篇:吴宽:一味独宗东坡体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