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朱彝尊隶书中堂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擅长诗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词与陈维崧、纳兰性德并称“词家三绝”,诗则与王士禛称“南朱北王”。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后罢官回乡,专事著述。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金农亦列其中。世人眼中,难免认为金农是一个书家,朱彝尊只是一个诗人。朱彝尊的书法艺术成就,清代钱泳《履园业话》中评述:“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辈诗讨论之,而汉隶之复兴。”朱彝尊在清初以善隶书而著称,与王时敏、郑簠被誉为隶书三大家。古人常常是多种角色合而为一,亦书亦诗,亦诗亦书,涉猎虽多,但息息相关,相得益彰,今人要么单调,要么芜杂,艺术成就自然难以相提并论。朱彝尊出经入史、博览群书,学识宏富,雅好金石,书法创作自然游刃有余,其主要艺术成就在隶书方面。对照所选作品来看,朱氏取法之立足处在《曹全碑》,用笔流动飘逸、轻松舒展,方圆兼施,结体端庄俊美、疏宕雅致,与其婉约诗词之间有一种难得的默契感。言为心声,字为心画,亦情理之中的事。不仅如此,朱彝尊对于汉隶整体上的审美意韵也有准确的体会和把握,最终获取汉隶平和秀雅、古意盎然之神髓。运笔点画皆从汉碑中来,行笔扎实稳重,不像时人多隶楷笔法相混杂的弊病,用笔并不特别注重蚕头燕尾之势,波磔用笔出之自然,不强作势,终成端庄凝重之态,其娴熟飞动的笔墨令人叹为观止。在朱彝尊笔下没有出现行草诗翰,独以隶书知名,备其古雅,与整个时代背景分不开,最终为振兴汉隶之学推波助澜。
在朱彝尊的隶书作品中,喜用一些冷僻字,常有一些字的结体,不符合汉隶或隶书的书写要求。因而对朱彝尊的隶书,可以更多从情趣上来感受,不可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职业书家易有习气,非职业书家难免存在油气。清中后期,朱彝尊隶书逐渐淡出书人视野,归根结底,一是因为他的诗词影响逐渐扩大;二是在那个激烈表现个性的时代,他的书风还具有一种相对的保守。“扬州八怪”中擅隶书者未必如朱彝尊,但他们的书法名声则很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让人不禁想到朱彝尊那首《卖花声·雨花台》词:“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 上一篇:吴宽:一味独宗东坡体
- 下一篇:张虎谈书法入门:写字要有“格”讲“规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