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历史上,有当时显赫一时的书家,而后世则藉藉无名者,元代书家李倜即属此类。李倜以书画诗文享誉有元一代,为人倜傥,风采肃然,精于书画,书得晋人韵味,画有高士风。历任集贤院侍读学士(从二品),临江路总管、南剑路总管、两浙盐运使(正三品),晚年升迁不详。其所任官职,在汉人中地位显赫是不争的事实。赵孟頫为官品秩最高者为从一品,曾与李倜同在集贤院共事。李倜诗文、书画在当时颇负盛名,名动朝野。其在大德年间被弹劾降职后,有关他的行踪记述日渐稀少,以致后来不知所终,成为书画史上的疑团。
李倜传世书迹甚少,除皇庆元年(1312年)八月、九月游山阴禹陵,杭州石屋洞题名等少数刻石外,墨迹仅有大德五年(1301年)二月八日和大德九年(1305年)九月既望对《陆柬之书文赋卷》所作的两段题跋。前一段所题应在京城大都。后一段题跋是书于寿春郡斋。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元时为安丰路治所所在,此时李倜或在安丰路任上,或正在赴南剑路任上的途中。李倜书学晋唐,尤推崇晋人书,袁桷《跋怀素草书四帖》中说:“员峤宝晋之余,复游戏唐迹”,可为确证。李倜于书法上的成功,一是天分高,一是勤于临帖。虞集《题李士弘临右军帖》曰:“士弘天资高迈,风神秀朗,宜其笔墨超然”。赵孟頫称其“李公无帖不临,可谓好学也已”。是什么原因使李倜无法比肩赵孟頫,除了诗、文、画、印诸项上的巨大差距外,赵孟頫于篆、隶、楷、行、草诸方面皆能借古开今,自成一家,领后世之风气,而李倜的长处仅在楷、行。即便是其最为擅长的行书,亦难与赵孟頫相比肩,为何?斤斤计较于晋人的技法而未能脱胎换骨。李倜行书《跋陆柬之文赋卷》(如图),书风、字势与晋人相合,神韵与《姨母帖》、《平安帖》诸唐人摹本相近,而起笔、转折均略显直率与圆转,与《此事帖》相近。隽雅流丽,明快爽约是其韵味所在,用笔精能且由丰入简,从容自在而无积气习,是其可贵之处。书法以格调、品位为上,若兼之技巧能够高迈精能,则近乎道矣!
李倜,字士弘,号员峤真逸,又作员侨、筼峤真逸、圆峤真逸、员峤真一等。斋号有拟晋山房、中和堂、虚已游世之堂、自得斋等。观其字号,其思想、信仰已可知过半了。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显赫一世,官居二品,却不入《元史》,死后获官谥“章肃”,理应有名人撰写的墓志铭,然而至今未有发现。李倜祖父、父亲的墓志铭,是李倜请姚燧和赵孟頫分别撰写的,足见其重视程度。李倜以高寿、高官享誉元代,至今连生卒都难以考订,让人迷离恍惚,尚待来者解之。
- 上一篇:取法晋唐溯本源
- 下一篇:刻、做、钤三位一体——马士达篆刻秘笈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