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古人诗书不分家,赵翼虽不以善书名世,但其为人放逸,不拘小节,胸有丘壑,学养高深。《述庵书札》是赵翼所写的一封带有感谢、问候性质的信函,札中提到的“兹上近刻诗钞,以乞斧政(正),并乞赐序尤感”,可以看出是对前辈在“汇报工作”,且落款中有子女拜望时所用的“侄孙”之类的字眼。全札有晋唐古意,笔致灵动,细微处显精神。清代文人受“馆阁体”影响甚深,赵翼此作以性情为本,不染时习,深得魏晋风韵,难能可贵。总体上看,此札章法疏朗,行距较大,和杨风子、林逋书风一脉相传,空灵洒脱。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字距紧凑些,字形也较小,此后逐渐放开,可看出创作心态出现的调整与变化。运笔清秀劲健,风神洒脱,所用为狼毫,似受文徵明影响,却避免了明人用硬毫而笔画干涩的不足。字形笔画虽瘦硬,因文人气息浓郁,显得精神倍增,粗细对比不大,纸张半生半熟,不经意间墨迹有晕化,增添了韵味。结体有苏轼和米芾的影子,似受米芾的影响更多一些,从第7列“也敬想”和落款处“依驰翼顿首上”可以看出。此作收笔,点画呈三角形,捺画提笔时重按,有一丝写经体的意味。整体来看,取法较驳杂,想要细究出是哪家哪派,还不甚明了。或许赵氏本身就不愿意仰仗他人鼻息,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意临,不愿囿于某一家数。但归根结底,赵翼的根基在魏晋。
历代法帖中,唐代的信札较少,别的朝代就留有数不清的手札,成为重要的书法取法资料。法帖中的信札,既是书法珍品亦有史料价值,风格多元,可以观察到不一样的世态人情,透视每个人真实的灵魂。手札在近代使用减少,这是书法实用性减弱的标志。但愈来愈多的今时书人却喜欢古人书札,流连忘返。如果书法创作的目的性太强,为了展览而展览,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信札而信札,又在不断地重复制造,其艺术性必定会逐渐萎缩。有时也会想,当代的书人不是展览就是雅集,不是雅集就是笔会,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玩书法?
赵翼(1727~1814年),字云松(一作云菘,又作耘松),号瓯北,江苏武进人。世传3岁便能日识数十字。12岁时,为文1日成7篇,人皆奇之。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著述,长于考据,以著述自娱,赋诗为乐。赵翼存世诗作有4800多首,以五言诗最出色,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称“江左三家”。著有《瓯北诗集》53卷,《檐曝杂记》6卷,《唐宋十家诗话》12卷,《皇朝武功纪盛》4卷,《陔余丛考》43卷,及《廿二史札记》。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