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石花”与毛笔临石刻拓本
大多数初学者选碑志拓本来临习.因为它易得且数谙多.也较能有选择的余地。
汉碑与唐碑,由于距今时代遥远,经过长期风吹雨淋,加上人为的损害,已经出现了不少残破。这些残缺有的在笔划之内,有的在笔划之外,临习时对它们该作如何处理?特别是存在于笔划之中的“石花”颇不好办。不理它吧?效果不象;理它吧?残缺的不规律往往会造成临幕时的不规则,有时会损害字形的笔划美和间架美。
一般而言,“石花”既是后来无意加上去的而不是原来的书写碑志时的痕迹,因此它与原迹当然无关,学习书法是学它枝巧,不是刻板地去追求它的外貌(事实上毛笔也追求不到石花这种外貌)。因此.以不仿效为上策.这是第一条。但也不是那么绝对,“石花”崩在字形之外的当然不必理它,而在线条之内的,特别是没有损害线条外形的微小残破,就不能一律简单地对待了。这是因为,不影响线条美的“石花”崩裂,本身是石刻的一种特殊美——它是书法美中的一种,是璧迹效果所代替不了的。
所谓的石刻雄强、墨迹秀润。它本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趣味。仅仅以为毛笔书写的艺术美是单一的,这是不够的。颜体的《告身》与《勤礼》,一帖一碑,用《告身》的写法去写《勤礼》,而不管它本身的石刻美的效果,那是不科学的,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同样,用汉简的临法去临汉隶碑版.也不是真正的优秀的临幕.每一种帖有自己的个性。不把个性临出来,就是没有达到临摹的目的。因此,我又主张对石刻中的“石花”效果一分为二,有益于对笔法加深理解的则取之、无益的则弃之。
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一本拓本中,究竟孰取孰弃?这种时候就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分析能力,并且,要懂得一点拓本的知识。大凡我们复制一本影行的拓本,必须经过以下七道工序:
(1)书稿,比如蔡襄书《昼锦堂记》,号称是“百钠碑”,他就写了许多遍此碑文字,剔掉不满意的,拼上满意的,变成一个完整的碑文,这是第一步.纯书法气息的第一步。
(2)模勒上石,由工匠把定稿勾攀拓写上石,使书迹在石上有痕迹,以便作为刻刊的依据,这是第二步。模勒得准确与否,与原迹在所有的地方是否相吻.就要打些折扣:从石上墨迹到动刀,线条的感觉、位置、形状又要有一番改造。
(3)刻刊,用刀斧凿出线条的边缘,刻出字形,或阴或阳。到了这一步,一块石碑就完成了。在早期汉唐碑中,也流行的是书者直接在石上书写,叫“书丹”.这样就把(1)(2)两个程序合并了。
(4)翻拓,用墨毡宣纸把碑上刻刊的字拓下来,拓的技巧与篆刻拓边款大同小异,变成黑底白字的效果,这就完成了拓本的过程,由于拓时用力墨色轻重不一,要变一次形。
(5)拓过以后,这张宣纸给锤打得很紧,陷入字上的空白部分与上墨的部分不是同样厚薄的,上墨不上墨,锤研与不锤研,都会在纸上出现厚薄不匀的痕迹,把它们裱捉币寸,拉开刷平的过程,笔划不免又要变形。
(s)在裱拓过程中,某处水湿,纸的涨力就大;水干,则涨力就小,等裱平干后,这涨得均匀不均匀又要使笔划变一次形。
(7)裱平后的拓本,不是每个人都能觅得到的。一般使用的是影行本,影行需要经过拍照、印刷两道工序。拍照是否正确?印刷是否准确?一般是准确的,但这两个过程还是要打掉些折扣。
这样,从书写开始直到一本字帖出来,它要经过七道关卡,每道关卡上打一个小折扣,七道关卡加起来就打了大折扣,如果要在碑志上强行去追求原作的书写效果,岂不是给自己出难题?倒是不要斤斤求于原笔划效果,先承认碑刻的这众多既成效果本身是独特的,是墨迹所无法替代的,这样才会从它本身的角度去理解它。
毛笔的临摹能不能做到拓材勺原效果?毛笔软.刀斧硬,从理论上说是困难的。但毛笔又可以去追求石刻效果,但这种追求不是亦步亦趋地机械模仿,而是有所选择。比如,石刻中的斧凿痕有助于力量的显示,那么毛笔是否可以不停留在斧凿痕本身这一现象,而去努力追其力量感?又比如,石刻线条的残破缺损,给人以一种苍茫浑朴的金石气,那么,毛笔临习时能否并深刻理解追求这种金石气?在此中固然需要形态上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贯通相洽,有了这一点,则孰侧丸弃,自然也就找到了理由—它的理由说玄也不玄,但却也不那么平凡:凡是符合美的追求的石刻形态则取之,凡是不符合的则弃之。如何在临摹中处理一石花”现象,大约也可与此作同等观了吧?
猜你喜欢
- 2015-03-11 中国画廊业如何在“挤压”中谋发展
- 2014-12-02 山西省第十二届书法临摹展开幕
- 2014-10-29 “东方艺术画廊”元代永乐宫将建设国内最大壁画临摹基地
- 2014-10-28 山西永乐宫壁画临摹版湖北襄阳展出 组图
- 2014-10-28 山西永乐宫壁画临摹版湖北襄阳展出 组图
- 2014-06-13 临摹杂说
- 2014-06-13 明智书家应选择符合自身的临摹方法
- 2014-06-13 互动临摹的四种方法
- 2014-06-03 含韵于朴 寓巧于拙——《爨龙颜碑》临摹要点
- 2014-06-03 宕逸朴茂 天真不羁—— 《广武将军碑》临摹要点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