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我只是参加了草书展的终评。
印象里,首届草书展来稿作品中,小幅小字相对见多,第二届的就大幅大字明显多些了。或许是受首届草书展几件大幅大字获奖作品的影响?或许这只是经过初评之后的情况?我说不准。
因为大幅大字较多,就比例而言,下得会多一些;此外,因评审时是将作品铺在评委面前地上,离眼促近,这样,对于大幅大字来说,看去就很容易触见其粗陋处,自然使其选落的几率也大起来了——当我们感到这一问题时,却是在作品经终评入选,张挂起来拟淘汰多余件再评奖之时。其先,在终评间隙,评委们偶一对面,多不免叹息:这届的作品似太粗糙,大字大幅尤欠佳;及至张挂起来看,大家又似乎觉得作品较前时好一些了,而一些大幅大字作品远远看去,已然颇可观了。
我感觉到的问题是:
1.我们的草书,究竟能将字写多大,书者还能够把握?
2.为展览之草书作品,字写到多大、幅面要多大,才是较适宜于观者心目的?
3.除为展厅而作,我们的草书作品终端,即其所留存更多地将流向何处?
且说1,草书字能写多大?这首先不能不说毛笔的物理性能。大家都应有经验,一般来说,毛笔锋长超过一寸半、腹粗超过半寸,在带墨运写、所书点线粗细与笔腹相当时,其复原笔锋挺直的弹性就基本无有了。当然,用这样的毛笔,甚至更大的毛笔,作字儿较大的篆隶楷书以至行书,并无太大问题。因为可以大量用侧锋横刷;但一旦用之作草书,问题便多起来了。“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在笔锋不能迅速自然复原挺直状态的情况下,作回环往复、使转不已的大字草书,其难可知矣。不只苦了笔,也苦了作者的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笔锋几乎不能复原于顺直的“瘫痪”状态下,其与纸平面的接触也就全然疲卧着了,其所含墨水势必难以在正常的较快书写节奏中,下注于纸上,则其笔迹势必时见虚怯,则其“笔墨”就难可人意,始终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此其一也。
即使毛笔是用现代的什么毛毛特制的,能写半尺、径尺甚至更大的大字草书,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加长自己的手臂;再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可以挥手蛮横地作尺余大字草书,可是,我们如何于书写之当下,将自己的眼睛后移到几米十几米开外的地方来调度这大幅纸面上生生不已的笔墨结构呢?
也就是说,不只毛笔在制约书写者,人的身体从一开始就限制着我们。我们的活动空间并非无限;然而,实际中真正的草书艺术,就已有的挥运空间来说,不是足够了么?为何要追求大?勉强而蛮横地将字做大,恣意鼓努其笔,功夫可能做了不老少,可最终效果,是不是吃力不得好,以至吃一些糊涂亏呢?
一个注重效率的书人,一定要在书法的历史条件内、物质条件内,去作平时的训练,并时时留意于探寻和知觉他自己的笔墨情境,并在自己最熟稔的笔墨情境中进行舒适的艺术创作。
至于2,3,就不说了。谨此提出,供大家思考吧。
此外,想补充几句,一个草书作者,一定要较长期地坚守自己的书体,不要三年两头换样儿。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草书书体本身的流动性很强,而人的肌肉生长与消退,也是容易得不得了。草书书写时的运动平衡及其过程中连续不断的细腻的笔锋变换,最需要的是书写者运动性肌肉群的高度支持。草书的某一种体格、一种风格,在一个书者身上得以建立,既需要不少的审美修养功夫,也需要不小的肌肉训练功夫。有时二者甚至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相生相克,偏废不得。当然,进一步说,仅坚守也不行,唯不断用功是了。
之所以说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参与草书评审工作时,还看到有些过去曾有过获奖、或水平很不错的草书作者,这次被选落了。主要原因就是非其旧时草书也;而新上手的东西,还很差功夫。不要因为人家说我们老是写这种草书,就改换门庭;也不要因为自己感到审美疲劳了,就别寻新欢。一种艺术,说玩玩儿自然不错,但要弄得像点样子,就得忍耐着,一根筋,搞下去,千锤百炼,好钢的有!
- 上一篇:书法创作中怎样表现主题
- 下一篇:黄惇谈书法
猜你喜欢
- 2015-03-17 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 2015-03-15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到底值几个亿
- 2015-03-15 保利五周年秋拍 三件宋书画珍品成焦点
- 2015-03-13 多元化时代的国家收藏之难
- 2015-03-13 宣纸材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
- 2015-03-13 我国古代四幅草书名帖登上邮票
- 2015-03-12 王羲之价格谜底即将揭开
- 2015-03-12 投资盯上艺术品 疯狂秋拍破纪录
- 2015-03-09 写草书不要非驴非马
- 2015-02-02 青海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开展闹新春惠民活动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