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张迁碑》原帖
《张迁碑》临帖
《张迁碑》创作
《张迁碑》是流派纷呈的汉碑中方笔审美的极致,与《曹全碑》的圆秀正好相反。但无疑也是汉隶经典中的极品,为学习隶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二月立。原在无盐(山东东平),明初出土,现存泰安岱庙。碑高314厘米,宽106厘米。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碑额篆书两行“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张迁为谷城人,后迁荡阴令,其故吏韦萌等为表彰他的政绩而制表刻石。
明王世贞:“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碑额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书中谬篆。”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清杨守敬:“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张迁碑》以格调高古、浑厚雄强著称于世。细品其碑,颇具“大巧若拙”的风范,历来习隶者对此碑皆赞赏有加。
一、用笔。方笔是《张迁碑》的基本笔法,贯穿始终,“在隶书的形成过程中,笔法由圆变方,此碑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现极为强烈,使得线条极具抒情性。其线条质感老辣坚实,蕴藏丰富,一点一画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此碑在线条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步步为营,都注入了一定的力量。”这要求我们在临习时要注意方笔刻画——不可裹锋不前,要铺毫运行,斩钉截铁。
二、结构。严密方整、宽博大气是《张迁碑》结构的显著特点,属内松外紧型。
具体说来,其一,《张迁碑》的字形以扁平为主,间以长、方为辅,风貌古雅、朴茂自然。一般横向开张,纵向收敛,重心多偏下部,这是拙朴类书风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其二,《张迁碑》单字内部的空间切割,关系复杂。这是由于各线条组合形式的丰富而引起的,于是呈现出或者平衡、或者不对称、疏密跨度较大等多姿多彩的空间造型。
三、章法。《张迁碑》的章法取纵横成行的格局,充实茂密、质朴无华。
临习《张迁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在笔法上,方笔是《张迁碑》的代表笔法,但不可一铺到底,方头方脑。起笔后所做的方形动作,要方式多样,切角有别,大小各异,虚实相间。事实上在《张迁碑》中时常有圆笔出现,特别是一些小笔画、次笔画,正是因为这些圆笔的辅助,才使其在方厚沉雄之外,流露出虚实相生、率真简朴的格调。
其二,线条的曲直变化要相交其间。《张迁碑》用笔简直爽朗,使线条呈平直朴实、痛快沉着的审美意象,但不可千篇一律,在平直线条的基调上要加进一些圆转笔意,从而丰富整体的艺术性,避免粗糙。
其三,从风格学上看,《张迁碑》主要属于风格型汉碑。这类汉碑,比如还包括《西狭颂》等,皆具备拙朴茂密的美学特质,这是书法艺术中的至高境界——不做作、不甜俗,所以常常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但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度又极大,因为相比于《乙瑛》、《曹全》,甚至《礼器》等,所列三品其操作层面的法度意识更明显,更符合教育学领域的对教学秩序的相关要求,而面对斑驳模糊的线条、含糊随意的空间搭构,后学者从何入手?这是一种矛盾。然而正是这些异趣才更加体现出《张迁碑》深沉的历史厚度和审美的凝重浑朴。
我们在临习时,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临”,尊重原帖,尽可能抓住各种点画的线形特征和结构模式;第二阶段“意临”,不要拘泥小节,要放怀心情,甚至对某些特别的意趣可以夸张变形,更加突出其或古拙高雅、或平实朴素等审美追求。
- 上一篇:谈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
- 下一篇:隶书基本知识:捺的八种变化(二)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