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也有说是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初名臣、是唐代迟于欧阳询、虞世南近四十年出生的又一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雁塔圣教序》原帖
《雁塔圣教序》临帖
《雁塔圣教序》创作
从书法风格的流变上看,褚遂良书法前期古朴,有六朝风貌,后期起了变化,创造绰约婀娜的姿致。早年隶意甚浓,方整矜严,结体宽博,以《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为代表。后期遒逸婉媚,以《雁塔圣教序碑》为代表。
《雁塔圣教序碑》,又名《慈恩寺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653),共两碑,均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一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序”),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后一为唐高宗李治撰文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二十行,行四十字。是碑从艺术含量上看也可以讲是禇遂良毕生书法代表。用笔方圆兼施,融入隶意,掺和行书,使人看来流丽飞动,光彩照人。书者巧妙将前人精华融为一体,在笔画处理上粗细有变,能把瘦劲秀润合二为一,使线条耐人寻味;结字上中宫收紧,四维放开,紧密中有舒展,落落大方……风神直追“二王”, 正因如此,此碑一出,追随众多,成为时尚。但这却是禇遂良自家之法,李义兴先生说:“禇书的变法,实际上是唐人变法最早的代表。虽然他的变法并未引起大的变革,但已开颜真卿变法之先声。……后世得力于禇书的米芾以下更是多不胜举,几乎凡学二王一派书法者,没有不从禇书中得益的,这也是不辨的事实。”
下面就学习《雁塔圣教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
(一)点画
《雁塔圣教序》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临摹时要细致考察其笔法要领,不放过蛛丝马尾。
1、横画。横画主要有长短两式,长横逆入、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线状,富有弹性;短横切笔入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
2、竖画。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但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
3、撇画。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分明,短促有力。
4、捺画。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
5、点画。《雁塔圣教序》点法多样,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在书写时要充分表现出各种点法的笔势,笔势出,生机顿出。如斜点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则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等等。6、提画。此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使软弱。7、折画。大约有方折和圆转两种样式,提按过渡、转锋换笔要自然连贯。8、钩画。此碑钩法有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要质朴饱满,避免轻佻。
(二)结构
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禇遂良。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并不僵化和程式,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是另外一些唐楷大家所不具备的。
1、变长为扁,宽绰疏朗。禇遂良在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打破初唐先辈字形瘦长的形态,而变为扁方结构,这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伏笔,“颜真卿就是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粗点画,变内擫为外拓,实现了书风的根本性变革。”(沃兴华《书法观止——图说中国书法史》)
2、以行入楷,呼应连贯。这是该碑一个显眼的特色,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些连带、遥接、顿挫等技巧,使得孤立的点画顿时互有往来,生机盎然。从这一点看,练习此碑,为通向“二王”行书搭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3、妍媚为主,体态多变。张怀瓘谓此碑若“美人婵娟,不任罗绮”,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必然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
(三)临习时的常见弊病
1、瘦硬有余,丰腴不足。《雁塔圣教序》的线条基调以细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在书写时只注重了对细线的刻画,提多按少,从而造成线条的骨瘦如柴,缺乏弹性。
2、匀称有余,突兀不足。这是由于用笔的提和按两个动作运用不当而起,线条总是处于中间状态,此为对“中和”审美意趣的误解,以为所谓“中和”,就是没有大起大落,殊不知一个字中如果没有提按变化,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的字最终将毫无精神,过于平庸呆板。
3、阴柔有余,刚强不足。临习时被表象迷惑,只依样画葫芦地写出线形、字形,而线条内质却没有骨力,就是说抓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没有把握住主要方面。软弱无力的弧线运用太多,缺乏刚性的直线穿插。圆笔多,方笔少,也是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之一。
- 上一篇:张羽翔:书法形式构成分析的现实意义
- 下一篇:意与古会——漫谈临书与创作
猜你喜欢
- 2015-03-13 《扬州美人谱》邮册全国首发 赵飞燕等入谱
- 2014-07-21 企业家热衷收藏什么:史玉柱最爱美人图
- 2014-07-03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帖解读
- 2014-07-03 孙晓云:《圣教序》的临习要领
- 2014-07-03 陈海良:《圣教序》的“畅想曲”
- 2014-06-17 张大千曾谈梅兰芳: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
- 2014-05-19 从《集王圣教序》到《李思训碑》——李邕的变法
- 2014-02-07 “江山美人”——四画家近作精品展
- 2014-02-02 郁达夫:生怕情多累美人
- 2013-11-06 《圣教序》的“畅想曲”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