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古朴浑厚 天真稚拙——《爨宝子碑》的临习

兰亭书童 2014-05-30 书法入门 评论

    《爨宝子碑》,又称《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据考此碑刻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乾隆四十三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城南七十里的杨旗田,石高180cm,宽60cm,现存曲靖一中并修“爨碑亭”加以保护。


    此碑出土并被邓尔恒发现后,金石学家阮元大加推崇,震动金石书法界,清末民初许多金石书法家集此碑文字成联,多达百联以上,很多蜚声书坛的大家都临习过此碑。此碑与《中岳嵩高灵庙碑》、《郑长猷造像》、《王兴之墓志》、《师录生佛道造像碑》皆为由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的典型风格,虽为楷书,但颇多隶书痕迹。


    《爨宝子碑》朴厚古茂,活泼多姿,结字紧结,体势方整。用笔方折、顿挫鲜明,线条结实劲健,虽外露锋芒而精神内敛,有坚实、朴茂、稚拙、倔强之感。


临习要点:
1、《爨宝子碑》入笔、收笔多用侧锋,中段行笔由侧锋转中锋逆势涩行,横折笔多隶书笔法,外方内圆,竖钩则外圆内方。
2、临习《爨宝子碑》,首先要有一定的隶书、楷书的临习经验和创作基础。其用笔多隶意,除注意中、侧锋之转换、调整外,无需过多繁缛使转、扭动,宜果断、干净、利索,忌以唐楷法临习此碑。
3、此碑强化点的组合与变化,有重量感,在字的构成上对于调整重心,以及块面构成布势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此碑为方笔典型代表,笔力精绝,沉实、厚重之极。在悉心学习方笔的用笔方法与实践的同时,应着力克服刀痕斧迹,避免陷于刻意、作笔之习气。
5、此碑构字变化多端、颇有意趣,其随形结字通篇可见,自由而无定法,体现自然随意的书法意态。
6、此碑方圆、正侧、疏密、向背、收放等等方面,看似尽显个体矛盾的结构方法与用笔方式,在整体大格局中,皆化于无形,既显千姿百态、生动活泼,又达到整体章法的和谐统一。
7、临摹古帖,当重点汲取碑拓中值得借鉴的独到之处、优良之处、可补充自己不足或可医自身不良积习的精华部分,要有选择地吸收,切忌照搬照抄或死临,形很像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体会碑拓所展现出来的内涵与意蕴。


创作要点:
《爨宝子碑》有鲜明个性的同时,又有很多易形成习气的笔画特征,比如点画收笔处类似燕尾的折头,在临习时应当弱化;过于明显、硬直、单一的刀痕迹,应当以笔锋的逆势、绞转加以完善。
 

Tags:稚拙   浑厚   古朴   天真   爨宝子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