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小楷临摹与创作杂谈

shxw 2007-09-12 软笔书论 评论
朱勇方 1971年9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少儿书法委员会副主任,绍兴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获全国首届扇面展二等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展提名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二等奖,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三等奖,全国首届草书展提名奖。多件作品被各级博物馆收藏。


临摹篇
  如果说我写小楷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离不开钟繇小楷朴茂古拙气息的熏陶。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写楷书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他的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活”即自然。钟繇在结体上并不刻意,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4个字,”“尚”与“示”都写得扁方,而“书”与“宣”却写得偏长。在章法上,钟书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当是古人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是明、清两代 “馆阁体”终不及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学习钟繇小楷时,领会其中的“天然”气息,至关重要。
  钟繇传世小楷中,《荐季直表》最“古”、最“活”,所以我时常细细把玩此帖,从中受益颇多。
  学写钟字,整体把握很重要。单论技法,钟书并不难。但要“悟”得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绝非易事。我创作小楷作品时,常常要拿出钟繇小楷字帖放在旁边,“闻闻”它的气息,受益很多。
创作篇
  一、轻重互见、虚实相生的强化
  小楷用笔应当有轻有重,不但一字之中,而且一笔之内,都应有轻重的区别。同时,小楷中有许多虚笔,蹲驻提衄,只在毫发之间,似有若无,创作者往往是用性灵、意绪在把笔运转,理性色彩淡去了,浪漫情调浓厚了。常见一些作者书写长篇小楷时,过于理性,极平极稳也极乏味,往往成了众多字数的罗列。长此以往,作者的感觉能力就会逐渐丧失。
  二、取法途径、个性追求的开放
  学篆、学隶后写小楷,学行书后写小楷,硬笔楷书达到一定水准后转攻毛笔小楷……这些均有成功的范例,至于走哪条路算是捷径,则因人而异。现今,即使在小楷本体或他体的学习中,也一改以往“贵似”的思维惯性,开始注重“不似”的成分,珍视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珍视创造性因素的发挥,珍视个性的显现。另外,于小楷中融合以篆隶、行草、魏版之意,乃至一切为“我”所用,标志着当代小楷书风具有了更加开放的色彩。
  三、小楷书写节奏的调控
  1、时间节奏的调控
  小楷的书写状态,应似闲庭信步。初学时宜慢,熟练后自然稍快,最后对快慢节奏的调控游刃有余。我习小楷经历了由“慢”到“快”,再到“慢不下来”,现在正逐渐走向快慢协调之中。
  2、空间节奏的调控
  由于小楷的实用功能,钟繇之后的书家,大都把它当作抄写的字体了,使这种原本极富灵性的字体,一步步变成了任人排列与组合的“印刷字”,如明清的台阁体、馆阁体,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只有不满足于抄录功能的书家,才有一些表现的意识在里头。所以,小楷从艺术层面进行空间节奏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情境设置、书写状态的把握
  我的许多小楷作品都是在极其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的。那是一种类似于小写意的“淡淡地宣泄”,我觉得这是小楷的最佳书写状态。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中,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实在是有点难度。写小楷,首先要求书写者“入静”,不入静就很难进入书写的状态,写出有品位的作品。
  “临书融汇古人消息”,这句话很适合我。临帖时跟着古人的笔道走,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趣,一笔一画,一步步体味着古人写字时的心态、性情。我临帖不强求自己临得特别像,而是执迷于各帖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韵味、情趣与格调,这些东西让我如痴如醉。在临帖过程中,我不停地让各种笔触所表现出的“消息”潜移“墨”化自己,有时兴致上来收拾不住,便抛开帖随意写去,竟也有与古人合拍处。
  我喜欢把小字当大字写,力戒局促,增强虚实对比和动感,在魏晋小楷清逸古朴的基础上,加以写经的真率、碑的稚拙爽利质朴劲辣,在章法上追求疏密参差,随意自然如古人手札般浑然天成。
工具篇
  写小楷,笔、纸、墨有它的特殊性。小楷笔我试过很多种,最后选中了善琏湖笔厂的“双羊牌”九紫一羊,颇好用。
  一般认为写小楷宜用熟宣,我曾读到安徽杨兴玲介绍在生宣上写小楷的小窍门:用一得阁和中华墨汁相掺,两者一浓一稀,书写时不渗也不滞。一试,效果真好。
  我写小楷,一般用半生半熟的糟底宣、包皮纸等,前些年在绢上写小楷,感觉特别得心应手,即使是一个极微妙的动作,在绢上也能分毫不差地表现出来。我在第七届中青展、首届扇面展上的获奖作品都是在绢上完成的。
  我还试着在新闻纸、铅画纸上书写,觉得既经济实惠,效果也不赖。在新闻纸上写小楷唯一的缺憾是作品墨色显灰,对笔画力度也有一些影响。在铅画纸上写小楷,线条黑亮,颇见神采,瓶装的曹素功、中华墨汁等倒出来便可写,如果气候干燥,墨汁浓度过厚,可稍加水,但要适当,以免墨淡则伤神。
  有人觉得,在铅画纸上创作是不是不够庄重与严肃?其实,以前人们因为生宣容易渗化,才会选择在不渗墨的熟宣、绢、皮黄纸上书写,现在不会渗墨的纸更多,只要写出来效果好,又何必去斤斤计较书写的材料呢?


朱勇方小楷顾廷龙兰亭诗


朱勇方小楷历代论王羲之语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