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揭子兵法与书法

shxw 2007-09-14 软笔书论 评论

    在中国,《孙子兵法》可谓家喻户晓,明末揭暄所著的《揭子兵法》相对有些陌生,但《揭子兵法》是我国军事学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学秘籍,在军事理论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撰写的《兵经》一书,将兵家韬略概括为一百个字,字字皆是制胜指南。难怪当时的学者吴炳读了此书后拍案叫绝:“此异人异书也!”《兵经》一书使揭子流芳千古。

    军旅书法家揭晓最近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以揭子兵法为题材的全国名家书法展,将书法与兵法水乳交融到一起,对人们认识、了解和弘扬《揭子兵法》将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与兵法,一文一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事一度成为社会生活推进书法艺术的重大媒介,特别是由秦汉至唐代的草创和发展阶段,影响更是深远。诸葛亮在《心书—将诫》中说,用兵的要务,要“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古之兵法要求人们的智慧和气质达到文武双全,武中有文才是将才,书法及其理论一度成为文武的结合体。

    一个优秀的书家,好比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用笔如用兵,布局如布阵,书法用笔优与劣、布局巧与拙和军事上的用兵同样事关成败。

    揭子在他的《兵经一》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先”。他说:“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说的都是用兵要以“先”夺人,以“先”制胜。书法也是讲究一个“先”字,所谓“意在笔先”。书法用笔意在笔先,谋篇布局也要构思在先。不能写完了才恍然大悟。书法创作能否做到“先”事关成败。

    揭子在《兵经三》中强调“势”。“故用兵务度势”。“能力军势,善之以技,战无不利。”揭子这里说的是,一个将领如果能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势,同时善于运用谋略,那么战争没有取得不了的胜利。书法中讲的所谓“笔势”,其实就是借用的军事用语。古今书法家论书势的著作颇丰,如:汉代崔瑗的《草书势》、晋代王羲之的《笔势论》、卫恒的《四体书势》、蔡邕的《篆势》、《九势》都在论势。蔡邕在《篆势》中所论述的审美理想推崇书法的“势欲凌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势”是一种动态的感觉,他在《九势》中专论“势”的运作,上下之势、左右之势、点画起止之势、映带之势、疾涩之势,都在阐明势的运动。书体不同,“势”也不同,运势造型也不同,像揭子用兵一样地“度势”。清代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就有一段论军事之“势”与书法之“势”关系的精彩论述:“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论九势,卫恒论书势,羲之论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家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他还说:“古之书论,犹古兵法也。古碑,犹古阵图也。”这些经典论述都是在阐述一个优秀的书家和兵家一样都不能不重视“势”。我们从东晋王羲之父子的法帖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化静态为动态的过程,处理每个字的结体,都是因势利导,随势生发,其丰富复杂多变的笔势节奏,几乎莫可名状。

    揭子在《兵经四》中论说战争中将领的“识”对战胜敌人的作用不可低估。他说:“一世之智,昭察无遗,后代之能,逆观于前,识至此,綦渺也。”意思是说,绝世聪明的将帅,能够明察秋毫,没有失误,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榜样。有如此的洞察力,真是高深莫测。书家之“识”也是成就大家的必备条件。书家之识就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名家碑帖中以高超的识见选帖,以高超的识见取法,以高超的识见熔百家于一炉,创作出既有严谨的传统法度又有显明时代风格和独特书风的作品。一个书家如果离开了“识”,对古人法帖生吞活剥,眉毛胡子一把抓,终将一事无成。

    揭子在《兵经六》用“争”字论兵:“站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意思是战争,就是争夺。军队在交战中争胜,将领在谋略上争胜。书法谋篇布局时也讲究一个“争”字,古人在论书法时就有“柴夫争道”之说,通过线条与线条内部之争与让、字与字上下之争与让、行与行左右之间的争与让,达到整幅书法的一脉相承、抑扬顿挫和和谐统一。

    揭子在《兵经之十三》论述“生”在兵法中的运用,这段论述很精彩,他说:“故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陡设者,无也;象情者,有也,皆生也。”意思是,卓越的计谋因敌情而产生,因己方的军情而产生,根据古人的经验而产生,根据兵书战策而产生,根据天时、地利和具体的事物而产生,对照兵法而产生,通过对反常用兵的研究而产生。凭空设想的计谋没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战术才有效,这是“生”的原理的运用。书法家在谋篇布局时讲究因字生形,因地制宜地谋篇布局与兵法不谋而合。一个书家要根据创作时的性情去布局,因字而“生”,因情而“生”,任情恣性,妙巧入神,通过“临场表现”,通过字“生”情,情“生”字,情景合一,去表现动态之美,错落之美,蕴蓄之美,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而不应当按照预先设想的布局去临场生搬硬套。

    揭子在《兵经十四》中说的“变”既是兵法和秘籍,也是书法的通则。他说:“事幻于不定,亦幻于有定。以常行者而变之,复以常变者而变之,变乃无穷。可行则再,再即穷,以其拟变不变也。不可行则变,变即再,以其识变而复变也。万云一气,千波一浪,是此也,非此也。”他是说,事情往往变幻不定,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常规常法加以变化,然后对变化了的再加以变化,这样变化着直到无穷。行得通就再行,再行又有行不通的时候,只要认识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再变化了。万朵云彩都不过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成,千顷波涛都不过是由一种水浪推演而成,它们既是某个东西,又不是某个东西。书法变化是书家的常识。用笔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章法的变化,方与圆的变化,曲与直的变化,轻与重的变化,迟与速的变化,巧与拙的变化,奇与正的变化,虚与实的变化,可以说兵家离“变”无以论战,书家离“变”无以成书。

    这里列举的只是揭子兵法的片言只语,仅凭本文浅表的述说难以阐明揭子兵法那深刻的军事思想。发表于此,以抛砖引玉。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