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平庸的作家书法

shxw 2007-09-29 软笔书论 评论

    到作家、诗人杨匡满府上作客,他出示给我的一册以古法印制的书画集《十驾斋藏真》,其中的作品均是作家叶文玲所藏。翻开古色古香的书画集,看着一幅幅书画作品,如春风扑面而来。叶文玲有着三十多年的收藏历史,书画集里的许多作者已经作古,凝集一册的书画作品,蕴涵着浓郁的人生况味。

    从另一个角度看《十驾斋藏真》,又有一些遗憾。书画集收有许多作家翰墨,是叶文玲朋友们的馈赠。叶文玲是当代实力派作家,与同行们诗书往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想饶舌的是这些作家书法作品的艺术质量。作为关注作家书法现状的鄙人来讲,探讨作家书法,一直是我极大的兴趣。因此,透过《十驾斋藏真》中的作家书法,我深切感受到当代作家书法的平庸。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文人字让位于名人字,是中国文化悲惨的牺牲。关键就在这里。叶文玲所藏的作家书法,准确地说是名人字,离书法的标准和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过去不是这样的,活跃在文坛的现当代作家,有多少人可以写一手好字,欣赏水平,鉴赏能力,可以与书法家们比肩而论。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沈从文、老舍、姚雪垠、周而复、孙犁、李准、刘征等人,都能在文学以外,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即使我们以苛刻的传统审美标准来审视他们的书法,也看不出丝毫的懈怠。

    当然,我们以大师们的水平来要求当代作家,显然是一种苛求。但是,既然我们想以毛笔的书写,表现文人的风雅、凝重、醇厚,是不是也应该用一点功夫,使手中的毛笔能与书法的传统建立血脉的联系。问题正在这里,当代作家书法没有继承书法的传统,从作品的形式、字迹的结构,到笔法、墨法,随意性极强,甚至到了漫无边际的程度。书法有着自身的艺术规律、价值体系、个性特点。在历史的绵延里,既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主观表述,也形成了以阅读为主的艺术形式。作家书法的缺陷就在于作者没有系统临帖,对字迹的形质、神韵不具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仅依靠使用硬笔的书写习惯,借毛笔的功能,拉出没有来历的线条。这样的字,仅仅因为书写者的社会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不是书法,用“名人字”来概括,再合适不过了。

    当代为数不少的作家,毛笔字(恕我不使用“书法”一词)颇有影响。因尊者讳,我就不一一点名了。看着这些毛笔字,我感到特别痛苦。里倒歪斜的字型,张牙舞爪的笔法,或者是呆板、雷同的形式,没有丝毫的美感可言。唯一可以称道的,就是其中的趣味性。这是由于作家文学修养、人生阅历客观带来的一种艺术情调。

    作家书法的平庸,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教育割裂了传统与当代的连接,又由于作家传统文化的准备不足,使当代作家书法遗憾地丧失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意义,直接导致以往与传统有着血缘关系的文人字变异成缺少文化根基的名人字。其中的遗憾,当然在于我们自己。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