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漫谈兰亭碑刻

shxw 2007-10-11 软笔书论 评论

康熙书兰亭残碑

    兰亭——因王羲之书写《兰亭序》而成为著名的书法圣地。绍兴历代书家辈出,除王羲之、王献之外,智永、虞世南、贺知章、陆游、徐渭、杨维桢、倪元璐、赵之谦等均是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人物,而他们或多或少,均受右军书艺的滋养与影响。

    兰亭历来是文人雅集之地,书家必到之处,保留有许多精美的刻石,既有历代名家临《兰亭序》刻石,也有重修碑记、觞咏赋诗、题景抒情等等,且多为著名书法家所书,刻碑高手摹刻,堪称“书刻双绝”。

    现在,我们来择要赏读:

    “兰亭”二字残碑,是清康熙御笔,端正遒劲,骨肉丰腴,颇具帝王之象。毁于十年动乱,1981年兰亭重修时,东寻西找,拼凑而成,仍然残缺,本欲请沙孟海等名家补书,沙老不愿意写,认为还是让它残缺吧,这是历史的见证,不必补全。所以,人们见到的仍然是残碑。

    康熙在兰亭留下的另一块碑,是江南第一御碑《康熙临兰亭序》。此碑高686 cm,宽264cm,厚44cm,重达18吨,碑顶冠以云龙浮雕,碑正面刻有康熙皇帝1693年春临写的《兰亭序》全文。康熙把它临成了一幅巨作,字径达十余厘米,行楷书,在风格上既有王羲之的笔意,更多的是董其昌结字与意趣,风采独具。章法上,气韵生动,其中的20个“之”字写法,也极用心,富于变化,各具神采。

    御碑的背面刻有乾隆皇帝游兰亭时所作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
    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
    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
    竹重春烟偏淡荡,花迟禊日尚敷荣。
    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古不易评。

     乾隆皇帝平生寄情翰墨,喜欢游览,每至一处,必作纪游诗。1751年,他首下江南,上会稽,祭大禹,又来到山青水秀的兰亭,朝拜书圣,留下此作。此诗无论诗与书,均极用心,整首诗表达了这位喜欢游历的帝王对兰亭溢于言表的仰慕之情。乾隆比较喜欢赵孟頫妍美、流畅的书法。康有为在书中记载清朝书法,认为“康雍之世,专仿香光(董其昌),乾隆之代,竞讲子昂(赵孟頫)”所言极是,可在这祖孙碑上得到印证。乾隆此书圆润秀雅,饶承平之象,确有赵松雪遗风。

    鹅池碑亭中的“鹅池”两字,系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碑高193cm,宽86cm,碑石取材于东湖石质,为清同治年间旧物。相传碑上“鹅池”两字系王羲之、王献之合作,“鹅”字系羲之遗风,“池”字乃小儿献之所加,故俗称 “父子碑”。讲解员说,碑上 “鹅”字上下结构,结字瘦长,铁画银钩,“池”字左右结构,粗旷大气。有客颇具疑惑地问我:碑上二字是否真是“二王”所书?我说,严谨一点地说,这肯定不是王羲之、王献之的原迹,这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的碑刻,在兰亭志中没有记载当时是谁写的,但据我分析,应该是当时主持兰亭修复工作的山阴知县杨恩澍所书。杨恩澍擅长书法,他在兰亭留下几处手迹,一处是流觞亭内的杨恩澍写的《兰亭后序》,一处是王右军祠内的“墨池”题字,可以仔细地去比较一下“墨池”与“鹅池”的写法,除了大小不一样以外,“墨池”之“池”,与“鹅池”之“池”字,应该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这是喻氏说法,聊备查考。

    王右军祠内,是兰亭碑刻最多的地方。中国书法史上颇有代表性的小楷经典《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刻石,也在墙上。此刻石后有题跋云:“玉版十三行有白绿二种,此白玉本,腴润浑厚处胜绿玉,且是佳拓,尤可宝也。”

    王献之以行草著名,而小楷也极精妙,细观此作,精湛雅致,英俊爽利,纵横开张,令人叹服。

    杨恩澍除了“墨池”碑以外,另外有《集晋贤五言诗两首》刻石:

    其一:三春陶和气(魏滂),薄言游近郊(郗昙)。吟咏曲水濑(王肃之),激泉流芳醪(袁峤之)。

    其二:谁言真风绝(孙嗣),适我无非新(王羲之)。携笔落云藻(孙绰),尚想味古人(虞说)。

    杨恩澍书秀雅洒脱,柔劲放纵,如行云流水,清风扑面,颇得二王遗韵。

    在杨恩澍诗碑旁边,有当时文人即兴诗碑,碑高33厘米,宽76厘米,题名曰:“己巳上巳兰亭觞咏刻石”,是清同治八年(1869)夏历三月初三,绍兴袁梦白、上海孙玉声等十九位文人雅士,聚会兰亭,饮酒赋诗留下的手迹刻石,非常珍贵。袁梦白留下七律一首:
    典午而远世几迁,右军一序独巍然。
    偶来小集传觞咏,别有清谈胜篁弦。
    白衿最宜三月节,青山犹认六朝天。
    中原戎马何时已,怅对斜阳感昔贤。

    袁天庚,为绍兴民国知名书画家,字梦白,号无耳尊者,精鉴赏,善花鸟,也擅写诗词。他的花鸟画,笔墨精到,写意传神,几可与任伯年媲美,而且传世较多,少应酬之作,为藏家所喜爱。传世书法颇少,此行草书手迹,用笔尖锋着纸,轻盈灵活,随意自然,可见其风貌。

    再看看上海孙玉声集《兰亭序》字而成的七律诗:
    兰亭修禊群贤集,风日清和是暮春。
    曲水畅饮觞咏乐,崇山游尽古今人。
    悟言契合情犹昔,俯仰兴怀迹已陈。
    此会快然欣得地,相娱一室岂无因。

    孙玉声(1862-1940 )为海上报界先驱,畅销作家,曾创办及主编《采风报》、《笑林报》、《大世界报》、《梨园公报》等。所著小说甚多,代表作有《海上繁华梦》等。孙氏此诗稿小楷,结字平正疏朗,用笔古雅秀逸,颇得二王小楷遗韵。
    吴兴举人姚洪淦流觞得句:
    永和癸丑山阴会,禊事重修几暮春。
    万里风烟干净土,一亭觞咏古今尘。
    南华妙彻蒙庄旨,东晋难逢逸少人。
    香火斯文缘又结,后来追念感前因。
    该手迹浑穆古朴,沉雄稳健。
    武进邓春澍赋七律诗云:
     欣从吴兴集群公,都是骚坛角逐雄。
    觞咏刚逢上巳日,美谈绰有永和风。
    尖义韵戛琅杆碧,潋滟香斟琥珀红。
    一例兰亭传盛会,山阴如在画阁中。

    邓春澍(1884-1954),一名澍、号青城、一号石圣、五百石印富翁,更戏以“邓峦”、或“邓鸾”自号。江苏武进人。设私塾课徒外,好写字、吟诗、作画,精铁笔,以画石著名,故自号“石圣”,以藏印丰,故又自号“五百石印富翁”。著有《绘余诗草》、《四韵堂印存》、《两宜室随笔》、《青城画萃》、《青城石谱》、《胜游图韵》等书,卒年71岁。传世作品以画石为多,也有山水、花鸟、书法等。兰亭诗稿,行楷书,线条厚重坚实,结体简静舒和,颇具文人特色。

     郁葆青所作七律为:
    山阴驴背驼诗叟,来续兰亭修禊筵。
    三月樱花春未老,千秋鸿雪迹成烟。
    情怀寥廓泯今昔,天地穹庐岂变迁。
    一十九人真放浪,此身如在永和年。
     郁葆青,上海人,工诗能词,其小楷诗稿,朴实无华,古拙劲挺。
    桂林陈福荫所作七律为:
     名区胜迹本天留,佳日登临禊事修。
    汉腊已更新岁月,晋贤堪朔旧风流。
    崇山曲水供诗料,竹箭花枝当酒筹。
    文字因缘今视昔,肯教王序独千秋。
    细品陈福荫的行楷诗作,略得魏碑笔意,重按轻提,线条粗细变化大,刚健婀娜,洒脱自然。
    杭州徐行恭因故未能赴会,但也送来小楷书的诗作,参与活动,诗曰:
    禊事殷勤踵旧规,十年一梦醒华芝。
    衣冠故国尊南渡,花树春心缓旧陂。
    高会永怀遥若接,片驰逋峭去犹迟。
    隔江睹唱星河动,我政斜风理钓丝。
    徐行恭(1892-1988)杭州人,家藏书数万卷。曾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副部长等职。其所书小楷,结字疏朗开阔,线条凝重厚实,颇得颜字风骨,高古大气。
    再看常熟孙师雄所书手迹:
    万殊静躁不同规,齐物何须别薤芝。
    坐惜图书散东壁,遥知文燕续西坡。
    浮觞犹见风流盛,击楫难溯迥驭迟。
    别有伤心忆天水,六陵王气绝如丝。
    行楷书,舒展大方,宁静娴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历代名家临《兰亭序》的刻石,将作专题介绍,在此不再细说。


康熙临兰亭序碑


杨恩澍墨池碑


袁梦白七律碑


杨恩澍《集晋贤五言诗两首》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