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廉价的文章值钱的字

shxw 2007-10-23 软笔书论 评论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鸣锣,预示着书法界新高潮的到来。紧接着,围绕九届书展,人们议论纷纷,发表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建议,为书法家们普遍关注的九届书展营造了舆论的氛围。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自然也会关心此次展览。被视为书法家们崭露头角的“科举”,九届书展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为书法家们提供晋身的机缘。何况我们所处的功利社会,也无时不在鼓动着我们取得世俗的成功。可是,当我读完九届书展的征稿启事,习惯性的思考与分析,却让我看到了当今书坛对理论的轻视。比如,征稿启事中说明,书法作者获得一等奖,奖金是2万元人民币,而理论文章作者的奖金是5000元人民币。为此,我又想起不久前为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所举办的书法活动,书法作者和书法理论作者的奖金也有着显著的差别。看来,文章廉价字值钱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个普遍共识。

    恰在此时,我读到履新不久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在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开幕式暨颁奖仪式上的讲话,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书法作品可以进入市场获得回报,而从事书学研究工作,付出的辛劳与获得的回报失衡。

    也就是说,字可以转化成商品,值钱,文章仅是书面上的论述,所表达的是作者的学识、洞见、思想,没有商品的属性,增值的基础极小。因此,书法展览的行政机构和策展人,就不自觉地进入了文章廉价字值钱的价值判断的怪圈,导致书法家和所有书法活动对理论的轻视。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这是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说的一句话,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加以引用和阐述,使得这句话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列宁说:“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可见,列宁对这句名言的解构,是基于现实的考虑,革命的需要。其实,列宁对理论从来不轻视,正如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旦缺少理论的支撑,就不是完整的、全面的。艺术也是如此,一门成熟的艺术庶几离得开理论的指导、阐释和总结,聪明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和创新的实践里,无时不去寻找理论的帮助。

    当代书法的创作和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张海说:“近几年来,书学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作为一门艺术,同文学、史学、美术等成熟的人文学科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特别是创作的需要;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评论、书法教育等方面发展还不够平衡;在研究方法上还不够规范严谨,这些应该引起广大书学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脑,张海是清醒的,他看到了中国书法家和中国书法的不足,也指明了改变的方向。我要补充的是,必须把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放到同一个高度,千万不能把书法理论研究看成书法创作的附庸,或者是可有可无的玄秘呻吟。从智识上考量,书法理论家的整体素养远远高于书法家。我们仅从技术层面上判断书法艺术的成败,是历史性的悲剧,也是书法的悲剧。

    如何看待张海先生对当今书法界的分析,又如何改变书法界不平衡的现状,我觉得首先要把书法理论作者的奖金提高到与书法作者的奖金同一水平线上。尽管参与书法活动的投资者看不懂文章的深浅,也有可能认为理论文章与书法作品相比一钱不值,但是,掌握书法话语权的人毕竟清楚理论的重要性,政策的制定上,需要把理论摆在正确的位置。在奖金上的歧视,是根本的歧视,我坚决反对。我是书法理论队伍中的一名小卒,别笑话我没有远大的理想。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