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巫术产生于人类发展的萌芽时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控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由于资料的缺乏和时代的久远,现代人无法确切描绘出先民的生存状况,但是关于原始社会思想观念的大致情形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巫术观念在当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古医书《素问·移情变气论》:(上古之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谵)之世,邪不能深入,故移情祝由。”祝由实际上就是巫术。所谓巫术观念,也就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这个世界有神秘力量在主宰,人们可以通过祭祀、占卜、驱邪等方式与这种神秘力量沟通,最终获得“神”或“天”的旨意。
巫术观念是原始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各类艺术的影响都很明显。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山海经》、《汲冢琐言》和《搜神记》都是地道的巫书。而且巫在当时本身就发挥着艺术功能,音乐、舞蹈的产生都和巫的行为和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到书法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在创作习惯上,古代多有铸鼎刻石立碑的习惯,此即来源于古老的巫术。《左传·宣公三年》记载的“铸鼎象物”颇能说明青铜器礼器“鼎”的特殊用途,“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以承大休”。“鼎”象征着所有者的德才、权力、地位、修养和身份,其纹饰有特殊的图腾内涵,发挥着重要的宗教功能。铸“鼎”的目的是为求神明保佑,避邪趋吉,以求“上下”协调,最终达到“神人以和”的宗教目的。那么鼎上所铸文字,现在的人多半把它当作练书法的范本,其实它当初存在的本意是为表现当时的巫术文化。
书法创作中还有在高山上立碑刻石的传统做法,比如秦始皇巡游时所立的《泰山刻石》和《琅邪刻石》,显然是与巫术中的通天观念有关。立碑者认为由此天可以知道他的想法和愿望,他也可以由此获得天的指示和恩惠,进而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创作倾向上,书法创作多力求在字里行间中透出庙堂之气。李贤《后汉书·申屠刚传》注解“庙堂”:庙堂系指朝廷。庙堂在远古时期是祭祀的场所,由于祭祀是当时重要的国家大事,进而庙堂也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所谓的庙堂之气就是指大国风范和王者气度,包括一统天下的壮气、霸气和豪气,体现出的是一种雄浑、刚健、豁达、豪放和庄严的艺术风格。先秦时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比如《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都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庙堂之气。创作上的这种追求肯定是在书法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在接受书法作品发现这样的创作可以体现一种美,进而努力追求这种创作模式。虽然我们无法详知原始时期祭祀活动的诸多细节情况,但是既然对于当时人来说是绝对重要的一种仪式,祭祀活动肯定会有许多相应的要求,比如说要有足够的鼓舞性、震撼性和肃穆性。这种仪式上的要求逐渐演变成一种美学上的追求,进而成为了创作上的一种追求。
巫术文化的内涵在书法作品中多有反映,比如说祭祀、谶纬和方术对后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很大。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就是贞人、占卜活动以及占卜得出的结论。孔庙中的碑刻多是为祭奠孔子的目的而立。《华山庙碑》有“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和“祷请祈求,靡不报应”等语,显然是为祭祀天地、祈求幸福的巫术目的来立碑。而书法史上数不清的各类墓志铭、墓碑等也是为各种祭祀的目的而立。《天发神谶碑》是为了谶纬的目的而立。《麻姑仙坛记》:“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堕地,即成丹沙。”麻姑被塑造成具有神话色彩的仙人,而她诡异的行为方式是古代方术中一种常见的形式。赵构《养生论》:“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养生论》虽是嵇康的文学作品,但是赵构既然认真书写,显然他是认同世界上真有神仙这种观点。不论是祭祀、立墓碑、写神仙、求长生不老之法等内容都是巫术观念在当时现实生活中的遗留。
除了祭祀、墓志铭之类的影响,巫术还有许多影响,比如鸟虫篆中的鸟,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就是凤凰,是中华民族原始时期一种重要的图腾。
二、对书法理论的影响
书法理论中历来有“征圣”、“宗经”的写作习惯。许多的书论一开头并不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见解,而是先要追古,叙述仓颉、黄帝、轩辕氏、伏羲、庖牺氏之类先人有关书法的故事或是观点。而且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许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守。实际上这种观念和原始巫术观念息息相关。原始巫术十分注重祭祀,祭祀的主要任务就是拜祭祖先。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求得心安,拜祭者已经按时按规矩对先辈尽了义务;另一方面拜者又祈求先人的保佑,所谓的“鬼神降福”,鬼就是已经去世的祖先,在另外的世界里可以保佑活着的后代。拜祭者会按照庄严的仪式完成他们认为最为神圣的活动,然后他认为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之类。巫术中的祭祀观念深深地影响书法理论。书论中多人叙述仓颉造字,其实这和他本身写书论的目的也许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为什么许多人都会遵循这种模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表现作者对古人的一种天然崇拜。当然后来又衍生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者借此拔高自己书法理论的水准。
书法创作理论中非常注重感通、交感或是悟性。最具悟性色彩的笔法被书论家们反复渲染得神秘无比,甚至有人为得所谓的秘笈会铤而走险去盗墓。笔法似乎只是掌握在少数书法高人手中,普通人一辈子很难知其详情。而平常人一旦得到笔法,他仿佛立刻就可以领悟书法的实质,然后他创作的境界和格调立刻就会提高。笔法地位之高就是它可以帮助学书法的人领悟书法的实质,从而提高他的书写技能。可见悟性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巫的最大本领也是一种感悟,一种对天、对地、对自然万物和对人类本身的领悟。巫师认为自己通过某种仪式可以顺利接受天的旨意,然后遵照天的旨意做事。巫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领悟能力比别人高,只有他才可以知道天的意思。笔法表面是一种技法,实际上它关注的核心是一种领悟。
书法理论中含蓄的批评方式,比如说“龙跳天门”、“美女簪花”、“钗折股”、“屋漏痕”,都是用模糊的语言来形容抽象的事物。实际书法艺术十分注重自然,反对造作。自然观是重要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古人多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人和自然的亲和力。巫术文化中的图腾文化就表现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