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洞达的骨气——郁达夫的书法

shxw 2007-11-19 软笔书论 评论

    柯文辉先生说:“郁达夫是一个才气纵横的人,他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自我解剖的勇气都曾经摇撼过读者的心灵,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以及书法不会拘于常格。郁达夫书法的结体,很像他文学作品的结构,即在小说中渗透着散文之美,在散文中散发着浓厚的书卷香味,以及清远悠远的诗人气质。”这样的评语与我对郁达夫的读感是相符的。

    郁达夫所处正是革命激情与浪漫理想共同构筑的时代,战争的烽火和人生的悲欣叠加在一起。在郁达夫与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渐次而来的情感纠结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用情充沛而浪漫的人。如今,杭州的“风雨茅庐”就是他与王映霞迁居杭州爱恨交加的象征物。

    郁达夫很有风骨和气节,这种秉赋与生俱来。因为参加学潮,他曾被之江大学开除。留学日本,他曾饱受屈辱和歧视。这种根性的东西在他的作品和日常生活中长久弥漫。因此,他的《沉沦》才能以取材惊人、描写大胆而声震文坛。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他常常会暴露自己,可以看到青年知识分子的失意和落魄,行文跌宕而富浪漫感伤的气息。真率、明丽、热情、酣畅是他的作品的整体基调。 

    在他短暂的人生历劫中,除了文学创作,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以及新加坡从事抗日救亡活动。郁达夫面对时局曾对刘海粟说:“万一敌军侵入新加坡,我们要宁死不屈,不能丧失炎黄子孙的气节,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星洲沦陷后,他流亡到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本翻译,其间,他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的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直至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郁达夫被追认为“为民族解放而殉难的烈士”。这种追认既是针对他个人的一种定评,更是对一种精神的集体缅怀。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书法虽很少涉猎碑帖,对于他的习字,鲜见有自述和别的亲历者的评述,但他毕竟为一代奇才,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都建树不凡,所以他的字中有性情,见自我,率性而为,却能在宏厚宽博的书写中,见到洞达的骨气。他的字用笔少有精微,也因此而在情感气质的表达上了无障碍。

郁达夫书迹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