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师承的机关与年龄的秘密

shxw 2007-11-23 软笔书论 评论

    每年都会收到数量不菲的书法集,有制作豪华的8开精装本,有貌不惊人,色彩也不绚烂,却内涵丰富的16开简装本,有寥寥几页、类似宣传品的简陋本。朋友的馈赠,一点也不敢怠慢,一本书法集在手,必然是从序言、作者介绍到书法作品一一拜读,欣赏着书法集的精美装帧,感受着同道们高超的书法才华,从而认识到“书法艺术复兴”的现实。

    掩卷之后,觉得有一点别扭,细细想来,其原因来自于书法集中的作者介绍。对作者介绍一类的文字,我一直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师承、国内外的评价、被某某机构的认证,基本上是靠谱的时候少,不靠谱的时候多。强调师承,其实是在强调自己的来历,如果是真实的,也无可非议。可怕的是,书法家们在作者介绍中列举的老师,往往是夸大其词的。据我了解,某书法家并没有与某某大家有过紧密的接触,仅仅听过一次讲座,甚至讲座都没有听过,便把此公摆入师长之列。此举在书法界似乎是潜规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也没有人讨嫌问个究竟。还有一种就是喋喋不休地强调在国外获奖,似乎书法的高低贵贱也由外国人说了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书法的是非理应由中国人评判。就好比歌剧,如果意大利人夸耀自己的歌剧在中国得了什么奖,意大利不说他疯了才怪。 

    把一连串的书法大家摆入师长之列,又吹嘘自己在国外获了奖,这是拉大旗做虎皮的计谋。我对这种现象嗤之以鼻。可是,又有一种现象令我不得其解。一些书法家在作者介绍中不写生辰时日,还用一张非常年轻的照片模糊了自己的年龄,不知是在传达什么信息。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大多重视生辰时日,许多人还把生肖刻在闲章上,向外界清晰表明自己的年龄。当代书法家怎么了?连年龄都成了秘密?为什么?

    正如学书法必须临帖,想搞明白其中的原委,就需要知道哪些人视年龄为生命的秘密,装小也好,装老也罢的目的是什么。我不说,读者恐怕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来——娱乐圈的人。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比娱乐圈中的人对年龄更敏感了,都市报的八卦新闻,常常拿影星、歌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年龄说事,司空见惯的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口水仗此消彼长。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影星、歌星、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以都市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体,都没有错。他们被“看不见的手”控制,一切都由市场左右。不仅年龄是秘密,恋爱婚姻更是秘密。甚至喜欢的食物、宠物,衣服的品牌,使用的车辆,卧室的摆设,无一不被涂上神秘的色彩。媒体是注意力经济的具体体现,发行数量永远是夸大的。它们只有依靠“狗仔队”的私密照片,不断发表独家新闻,报纸的受众面才广,广告商的重视程度才能提高。说来道去,影星、歌星、电视主持人的神神秘秘和都市报的不厌其烦,是开拓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什么时候书法家也玩上这一套了,不得而知。反正不告诉别人真实年龄的男女书法家越来越多,讲究穿着打扮、装酷、扮靓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书法家与影星、歌星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读书人,感兴趣的应该是江山社稷,正义真理,文化传承,生命价值。读书人重视内心修持,气节操守,是一个时代道德、良知的代表,而不是追求表面繁华、世俗荣光的“公众人物”。后者就不同了,他们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资本与市场造就的名牌“超男”、“超女”,可以在某一段时间里,形成重要的经济价值。遗憾的是,青春短暂,市场无情,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娱乐圈里,一代新人就是上一代人的掘墓人,笑声四起,悲情常在。既然由“看不见的手”主政,残酷的现实就是合理的存在。

    在以民为本的社会里,我们也没有必要强调书法家有多么的神圣与重要,只是我不主张、甚至反对书法界的“娱乐圈化”,书法家的“明星化”。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书法家需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科学的判断能力,自信与自洁的人生态度,追求博大的精神境界。一味效仿娱乐圈的种种陋习,可以局部放大书法家的社会形象,扩大书法的世俗影响,但不一定实现得了书法作品的文化意义、商业价值。书法的欣赏者与影视歌曲的欣赏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书法欣赏者需要具有汉语的基础知识,不然,就无法进入书法的文化深处。影视歌曲的欣赏门槛不高,文盲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自由进出。想想吧,我们模仿娱乐圈,不是作践自己还是什么。

    当然,女书法家有保护年龄秘密的理由,她们所为,不是书法家所为,而是女人所为。在世界范围里,女性的年龄都是秘密,其他人没有随便了解的权利。从女权主义立场和礼貌规范角度来看,我的批评对象不包括女书法家们,特此声明。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