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章草·镣铐·舞

shxw 2007-11-28 软笔书论 评论

     罗小平 别署安平居主人,1969年出生于陕西渭南。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后就读于陕西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书法师从吴振锋先生。

    书法作品先后获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特等奖,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草书大展二等奖等。相关专业报刊专题介绍其创作成就。

    有人把书法艺术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还有人把它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前人说:“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道出了艺术形象本于人的内心,然后才有外在表现,借以抒发感情。各体书中,我最喜章草高古简约之气息,但因其与隶书的血缘关系和约定俗成的草法制约,太过流妍便会近于小草,难以进入自由书写的抒情状态。

    我以为制约性情的发挥缘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其基本理念是“敬文”,以文饰表达内心的敬意。虽能“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但却制约着人类行为的艺术化。其次是主体

    “心”,即人的精神状态与人的主观意识,是否能求得心灵自由。最后是传统法帖的传承。赵孟頫的“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老米集古字而终能形成鲜明的自家面貌,关键在于能否既有传统又有“我”。

    庖丁解牛能“合于《桑林》之舞”,“提刀而立,为之踌躇满志”,在他自身是因为技术高超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而老庄却盛赞其进乎道矣!技术之于书法艺术最核心的东西在于它能否表现出主观意识中“悦志悦神”的精神世界。

    书法史实乃书法风格史,人们汲取书法表现力的空间极为广阔,经典法帖、摩崖写经……凡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迹,合于自己审美取向的都可汲取。而章草的传世法帖太少了,限制了我们风格的寻绎,而且有限的刻本一再翻刻,远离了汉魏之际由隶省简而来的古体草法。赵子昂、宋克的章草违背了章草的本质内涵,王蘧常的章草异于索、皇,但还是章草。有人赞曰:“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因其合于章草的绞转、■扭之法,丰富了章草的神貌。我还临习了章草从萌芽期到成熟期的多种书迹,古人有“移我情”和“移世界”之说,即艺术地借鉴自然物象,使它成为美的对象,以消解心与物的对立,如从屋漏痕的朴厚、夏云奇峰的多变等来悟出书理,丰富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草书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审美情调的艺术。狂草若是大海中汹涌的波涛,那么章草则是海底的涡流,它是沉厚的原动力,是苍茫简远、古质朴茂的线律之“舞”。舞蹈用肢体语言抒发情感,书法用笔墨表现情感。蔡邕《笔论》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周俊杰先生说得更为直观:“拈起毛笔写字,从笔端流出的是书家魂,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深刻、最原始的生命动力。”《祭侄稿》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表达,进入高度自由的精神状态后,一任情感如马奔驰,笔墨跌宕起伏,虚实相生。司空图形容这壮硕的艺术精神时说:“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返虚之浑,积健为雄”。艺术的创造彰显心灵深处潜隐着的宇宙豪情,如歌如舞的情感表现力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所在。

罗小平章草节录范仲淹《岳阳楼记》

罗小平章草张岱《湖心亭看雪》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